2025年蛇年春节,是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农历新年。1月28日,位于赤城路11号的非遗台州馆首店开馆试营业。春节期间,该馆为市民游客们呈上了一份非遗文化大餐。
府城“C位”打造台州非遗之窗
步入台州非遗馆,宋韵之美扑面而来。古色古香的拱门,是宋代建筑的经典元素,线条细腻、图案别致的宋韵纹样,颇有柔和典雅的美学意味,空间的留白、光影的运用,悉数展现了宋式设计之美。
140平方米展厅,汇集了国家级、省级和台州市级10项非遗的作品,市民游客可以在此欣赏到造型各异的针刺无骨花灯、精美雅致的台绣、独具匠心的临海犀皮漆艺等“非遗大作”。身着宋服的工作人员为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细致讲解这些非遗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
来自江苏无锡的小游客纪枕雨对于非遗文化颇有兴趣,一大早就和家人来到这里,她说:“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针刺无骨花灯,每个孔洞有大有小,想知道它是怎么制作的。”
“没想到仙居有这么精致的彩石镶嵌工艺,连细节都栩栩如生,太震撼了。”市民陈振鹤赞叹不已。
通过这个窗口,台州非遗拥有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叠加台州府城的人气流量优势,可以收获更庞大的受众群体。据统计,试营业首日,展馆客流量就超5000人次。
非遗之美诠释台州“和合”之道
台州文化底蕴深厚,孕育出了和合文化、府城文化、上山文化等精神文化瑰宝,拥有台州乱弹、黄沙狮子、济公传说等17项国家级非遗。
“这个馆的定位就是集中展示全台州非遗,我们根据非遗名单逐个邀请传承人授权入驻,首批入驻的10项非遗都极具台州地域代表性。”市社发集团副总经理陈健介绍,非遗之美不仅在于技法工艺和艺术价值,更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界限、世代相传,接下来还将把此馆作为非遗孵化传播的平台载体,不定期增设非遗项目、更新作品。
作为台州非遗的集大成者,非遗台州馆将场馆主题定为“和器生才”,其中的“和”就有“和合”之意,馆内也展出了临海脱胎夹苎漆艺《和合·和合圆通》、天台一根藤《和合人间》等体现“和合主题”的非遗作品。
在台州,和合文化孕育在山海之间,浸润于百姓生活之中,如今,又一次在非遗传承上显示出强大的包容性和创新力,诠释了和谐共生的精神内涵。
“非遗+景区”文旅融合破圈出彩
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非遗体验综合空间,场馆设置了展示、销售、手作互动三大功能区,以满足游客拍照打卡、购物留念、研学体验等需求。
“销售区主要售卖非遗衍生文创产品,日后也将成为文创团队二次设计的基地。手作互动区是为非遗传承人和游客市民提供的交流平台,传承人会不定时在现场展示非遗技艺,讲解步骤和技巧,游人可以体验手作的乐趣。”非遗台州馆项目负责人王程说。
非遗台州馆对面,就是“舌尖上的非遗”——白水洋豆腐直营店。往紫阳街上走几步,接连会遇上岭根草编、永利木杆秤等非遗展示馆。在台州府城,非遗项目有着生根发芽的肥沃土壤。
据了解,临海出台了《关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鼓励引导非遗项目在景区开设展示馆、传习所。节假日期间,临海结合“墙根舞台”,将黄沙狮子、大石车灯、细吹亭等设置为常态化演艺项目,成功打造“转角遇到非遗”的生动场景。
“历史文化底蕴是台州府城的最亮底色,非遗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赶在除夕开馆,也是为了给游客送上一份春节非遗大礼,让年味里多一份文化味、书卷气。”陈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