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让更多人尝到临海特色面食,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记“野馒记”馒头工坊主理人王莹

作者: 陈佳妮 朱苗苗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5年09月19日

  姜汁核桃调蛋味、法芙娜可可味、番茄牛肉味的馒头,你见过吗?是不是光听名字就让人垂涎欲滴。

  这些馒头里,既有古法技艺的坚守,也有多种风味的大胆碰撞,它们都出自一个叫作“野馒记”的工坊。而创办这家工坊的,是一位临海90后姑娘王莹。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台州府城赤城路南段的“野馒记”馒头工坊,一进门就闻到麦香、坚果香和红糖交融的味道。几名面点师傅正忙着制作店里的招牌产品——红糖红枣核桃馒头,揉面、整型、醒发、蒸制,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的把控和精心的操作。主理人王莹则在一旁为顾客介绍馒头的食材口味,确认订单后利落打包。

  王莹是土生土长的白水洋人,从小跟着外婆长大。外婆做的红糖馒头等面食,是她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家乡味道。说起做馒头的初衷,王莹回忆说:“去年我在杭州、成都学习的时候,刷到中式糕点越来越火的消息,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吃过的红糖馒头。我家乡的白水洋馒头很有名,别人能把中式糕点做得这么好,我为什么不能把家乡的馒头做出新花样?”

  就这样,王莹萌生了开一家馒头工坊的念头,她和合伙人一拍即合,今年上半年打造了“野馒记”馒头工坊。这家面积不大的馒头工坊,每天都要制作出十余款上千个馒头,中秋节的预订单已接了几百份,工作量并不小,但王莹坚持人工制作。她认为,机器永远代替不了手掌的温度,经传统手法制作出来的馒头才是最正宗的家乡馒头。

  传承不离古法,发展则需创新。因此,在制作馒头时,王莹采取了两种发酵方式,一种是白水洋古法的“糕水”发酵,另一种则借鉴了北方的老面发酵。此外,她在馒头口味上不断创新升级,在不放任何添加剂的前提下,结合蔓越莓、抹茶等当下年轻人喜欢的食材进行制作,还推出姜汁核桃调蛋、乌饭麻糍等古城联名款馒头。目前,该工坊在售的馒头品种有20余种,接下来还将推出季节限定款馒头。

  “蜜橘马上要上市了,我到时候会做一款蜜橘馒头,它很符合我们临海的特色。等到深秋季节,我们还会推出板栗口味的馒头。”王莹向记者透露。

  上个月,王莹带着极具临海特色的红糖馒头、荔枝茶馒头、姜汁核桃调蛋馒头,参加“临海古法馒头品牌运营创意大赛”。凭借满满的创意,她的作品成功摘得冠军,她的工坊也因此收获了不少粉丝,其中80%都成了回头客。市民赖女士是他们家的老顾客,她说:“我最喜欢的就是他们家的鲜奶馒头和红糖馒头,天天吃都不腻,还经常回购送给客户和朋友,身边人都被我成功‘种草’了。”

  在王莹眼里,馒头从来不止是饱腹的食物,更是传递临海古城文化和健康生活理念的载体。“很多老客户说家里长辈血糖高,或者自己在减脂、养生,不想吃含糖的食物,所以我们就做了无糖款,让大家吃得健康、吃得安心。”王莹说,“把养生理念和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融进馒头里,让更多人尝到临海特色面食,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