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渐远,秋已至。抬头,云朵棉花糖一般,大朵大朵,在空中浮荡着。立秋过了,似乎一切都变得轻缓起来。有一种气息忙着往上浮,浮到人的身上,浮到鼻端下。闻着那气息,人的心也变得淡然和舒爽。阳台小立,有叶子飘落而过。微黄的叶子,在树枝与地面之间游荡,“啪”的一声,犹如叹息,归于地。
一年四季,还是喜欢秋天,不单单是秋的色泽,更是那种不动声色却又有一种静水深流的感觉,特别有意境。人常说,春色撩人,秋色宜人。秋天的色泽不仅仅是宜人,更有一种深邃的暖意。纵然秋天有许多种颜色,我仍固执地认为,秋天最多的颜色是暖黄色,绵延着棕黄、土黄、咖黄、深黄。我无法准确描述它的绚丽,只觉得它就像是一张流动的油画,让人无法猜测。想起一个秋天,天高、云淡,坐在山里,四周草木葳蕤,天地一片寂然,唯有风声和流水声,一人一书,与他人无关,与时间无关,坐在草木中,直到夕照满天。
江南小城,立秋后,暑气尚未多大改变,炎热的气温到处肆虐。民间流传立秋前后的“秋老虎”依然威猛,但细细体味,早晚天气还是不尽相同。水洗一般的天空和婉转的鸟鸣,让人捕捉到初秋的丝丝清凉。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莫名的一阵急雨,须臾间便溅起无数银珠子。老房檐下挂着的几支莲蓬缀满水钻,忽闪忽闪地发亮。不过半盏茶工夫,雨便停住了,云隙间漏下一缕阳光,正照在邻家晾晒在窗台的红辣椒上,那橙红的颜色愈发鲜艳,竟像是要滴下蜜来。喜欢这样的时节,带着盛夏的余韵又交织着秋天的沉静。
一个人整理房间时,翻到一柄绢扇,白锦缎上绣着一朵荷。一扇在手,清凉自来。想着顾太清的那句“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便想择一处阴凉,携一把躺椅,从容自在看云卷云舒。忽闻楼下传来叫卖西瓜的声音,悠长的声音在街巷之间来回荡着。着一件薄衫,遂下楼买瓜。墙角处,一老伯推着三轮车,满车的西瓜翠绿可人。立秋“啃瓜”在家乡是一种习俗,通过吃瓜来“啃”去余夏的暑气,迎接凉爽的秋季,这是一个美好寓意。小时候的立秋日,母亲总是早早买好西瓜,然后把西瓜放在竹篮里,再投放到井里。水井里的水冬暖夏凉,浸过井水的西瓜变得清凉无比。一家大小围坐在一起吃瓜“啃秋”,这样吃瓜消暑的方式,简单、凉爽而又有满足感,堪称一幅生动的民俗图。只是现在习惯了冰箱,很少看到用清澈井水来凉化西瓜。曾经的一些美好画面,在岁月中变得模糊。唯在立秋时,长风细细,才得以回旋呈现。
黄昏之际,出门散步。那份热早已慢慢散去,身体被黄昏的凉风吹着。一些花草合起自己的花瓣,开始酝酿一昼漫长的梦,因炎热而萧条的点心铺又开始热闹起来了。黄昏的街角,炖肉的香气,烤面包的浓香,爆炒栗子的清香……在秋之际,纷纷登场。于舌尖于人心是一种慰藉,也透着人间烟火的清欢。一个人,慢慢走,慢慢品,慢慢看,一切尽在不言中。其实,万物都在悄悄改变,它以一种不易察觉的方式。山野也好,河流也好,林立的高楼也好,人们照常生活,上班、买菜,欢笑、忧伤,却不知自己正被节气推着往前走,一步一步走向下一个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