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卡时甜言蜜语,退款时拒人千里。“预付式消费”有利于商家回笼资金和锁定客户,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一些优惠及便利,但商家经营不善圈钱跑路、服务质量缩水变质、霸王条款、收款不退等问题成为消费的堵点和痛点。近日,市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涉及预付式消费的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充值18888元购买店铺金卡,刚才享受的服务项目可以免费送!”“再充值30000元,升级到钻石卡,可以赠送华为手机!”去年10月,胡女士在美发店的一次次诱导中逐渐跌入“美丽陷阱”。等充钱后发觉不对的胡女士要求退款时,却被店铺告知“补齐费用至整数,才能一次性退款”。就这样,短短一个多月,胡女士便在这家美发店内累计充值达88999元。多次妥协充值却始终无法拿回款项,胡女士懊恼不已,又突然发现美容店的企业信息显示“正在进行营业执照作废”,担心店铺“跑路”的胡女士便紧急提起了诉讼。
法院经审理认定,胡女士与美发店之间形成服务合同关系。胡女士多次要求解除服务合同,美容店多次承诺退款却未兑现,双方之间的服务合同已无继续履行的可能,胡女士有权请求解除合同。结合胡女士购买服务项目及金额、实际消费次数、剩余未消费次数等因素,法院最终判令美发店返还胡女士充值服务费81921元。
法官表示,司法实践中,预付式消费纠纷维权存在举证难、周期长的困境。面对商家的办卡促销,消费者要树立防范意识:要“擦亮眼睛”,详细核实机构资质、经营范围、人员配置、商业信誉等情况,仔细审查合同,警惕“不退不换”“有效期限制”等条款。要“保持清醒”,结合自身需求理性消费,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降低资金风险。要“留存证据”,及时收集保管相关合同、票据、服务记录、效果对比等资料,以便日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