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在临海以农历正月十四为元
宵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糟羹。所谓糟羹,即取菜、笋、芋、肉、豆腐干、油泡、香菇、木耳、豆面等和米粉佐以酒糟做成。相
传唐初台州刺史尉迟缭筑台州城。有民工因肚饥,偷吃筑城用的米粉糊,按律当处理。尉迟缭仁慈体民,遂将米粉糊一部分拌
黄泥筑城,一部分掺菜、笋等给民工当点心。筑城速度大增。因此事发生在正月十四,故台州的元宵改为十四,并吃糟羹。
 
临海特色习俗十五元宵十四过
    临海历史悠久,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在浓厚的历史人文氛围中临海有与其它地方不同生活习
    临海的元宵节最特别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四夜喝糟羹的风俗,就是家家户户吃糟羹,如何烧糟羹,是先在锅里炒好肉丝、冬笋粒、芋头,香菇、木耳、虾皮,豆腐干、油泡、豆麺、川豆板、芥菜,之类,再用米粉调水,烧开,调成糊状,即成。味道鲜美非常。
    此时天气寒冷,一次搅好好几锅,能吃上一周。再吃时,稍一加热,即能食之,十分方便。作为临海人大家都非常喜欢吃。
你们一定好奇得问,为什么有这种风俗习惯。老祖宗传下来风俗,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
    《临海县志》中都说:“相传自唐筑城时,天寒以是犒军,遂成故事。
    唐朝初年,台州(临海)常遭海盗烧杀抢掠。当时刺史尉迟缭发动士兵筑城防盗。开工时,正是正月十四,民间照例要闹元宵。海盗趁机在台州湾登陆。尉迟刺史得知,一面派兵剿盗,一面加紧筑城。当晚,雪风交加,造城进度不快。百姓们聚在一起商议,烧什么夜点去慰劳筑城的兵士呢?有人说送酒菜去,吃了可以御寒。可尉刺史规定,兵士不许饮酒的。另一个人想出好办法:用带糟新酒当水,调进好菜和粉,搅成糟羹,又好吃又御寒。果然,兵士们喝了糟羹,周身发热,不怕严寒,干活更有劲,进度大大加快。
第二种说法是:
    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怕朱元璋在元宵节前来袭击,便把元宵提早了一天。
第三种说法:
    明代状元秦鸣雷,做得高官,其母信佛,逢初一十五吃斋。秦鸣雷是个孝子,不忍母亲空度佳节,于是将临海的元宵节提前至十四,从此母亲得以过节。 母亲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 。
第四种说法:
     因为方国珍夫人董氏是正月十四生日,所以把元宵提前一夜。
第五种说法:
     说是戚继光在台州抗倭时因作战机密被泄露而将计就计把元宵提前一夜,等等。传说归传说。没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也无从深挖这个“文化底蕴”,一代代传下来。
    临海人大家都认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必做糟羹,吃过糟羹,大家碰见时就说发财羹吃了没有,还相互到各家去吃发财羹。就这样大家才满足地走上街头,观灯、玩灯、游灯去了。待深夜回家时,再热一热冷羹,喝上几碗,才肯睡去。
    作为临海人我也喜欢吃,为了多吃早吃糟羹,明天我先烧点糟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