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执行作为司法助力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创新执源治理模式,构建“数字化”执前督促机制,形成智能化、便利化执行体系,对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空之间:执行模式的发展样态
(一)固有执行模式
按照固有的强制执行程序,被告逾期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原告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当事人的权利兑现需要经过立案审查、财产查控、财产调查、财产处置等多个环节,无形中延长办案周期,增加当事人对法院执行的期待性利益的不确定性。
(二)创新执行机制——以欧维姆公司申请中铁一局、L某局工程账款一案为例
2016年2月,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某项目部(以下简称中铁一局)与L某局作为招标人,对某大桥工程环氧钢铰线成品索及安装进行招标,欧维姆公司中标并签订合同,后因合同价款结算产生争议,欧维姆公司诉至L市人民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中铁一局、L某局向欧维姆公司支付到期货款17.26万元。因中铁一局及L某局均未履行该判决,2022年2月22日,欧维姆公司向L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通过“执行一件事”应用平台向L某局发送《预立案通知书》,告知其逾期履行的法律后果,督促其及时履行。2022年3月1日,中铁一局及L某局主动电联法院,将全部款项支付到位。
本案是一起民营企业向政府追讨工程账款的涉特殊主体执行案件,L市人民法院创新运用“数字化+执前督促”打通线上督促履行通道,使欧维姆公司在7日内拿到全部拖欠账款,高效兑现其胜诉权益。
二、意、旨之间:执前督促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的必要性
执前督促机制对促进民营经济执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提高执行效率,确保履行时效;二是节省执行费用,节约司法资源;三是增加主动机会,聚焦正向激励。
三、进、退之间:“数字化”执前督促机制构建的实践进路
(一)“源头化”综治格局
加大涉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债务案件执行力度,常态化开展专项执行;继续巩固和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加强网络联动查控、联合惩戒机制建设;积极主动协调召开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完善执行难源头治理工作机制。
(二)“专业化”专项负责
落实专业化执前督促人员对涉民营企业的执行案件专项负责、分类处理,严格按照执行流程,及时、完整、准确地录入执行节点信息,督促成功的,以“执督”案号归档留存;督促不成的,流转至执行立案,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三)“精准化”分类处置
通过红、黄灯分级监控制度,将以民营企业为申请人的执行案件纳入高级预警层级,秉持“善意执行”的理念,开展高效执前督促,将执行工作转向支持复工复产,盘活企业资产,精准保护民营企业权益。
(四)“数字化”多措督促
积极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建立和丰富拓展多跨协同、综合集成的执行工作机制。执前督促员通过电话、短信、“移动微法院”小程序等多种渠道加强线上跟踪和协调,通过“执行一件事”应用平台发送《预立案通知书》,全面告知不履行义务的后果,督促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确保流转高效、督促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