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直节与天通

——南宋抗元义士张和孙的骨鲠一生

作者: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07月21日

  南宋末年,元军压境,家国存亡之际,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一批忠臣义士挺身而出,在风雨飘摇中,选择用生命守卫国土,其精神之可歌可泣,可悲可慕,激励后世,经久不衰。

  文天祥《绿漪堂》一诗中有“清声随地到,直节与天通”之句。清声、直节,都是形容声誉高、操守正的褒词,所谓诗言志,这是他对绿漪堂主人张和孙的由衷赞叹。

  张和孙何许人?何以文天祥对其有这样高的评价?

  张和孙,字哲斋,南宋临海城门人(今属三门县花桥镇),生年不详,卒于南宋景炎二年(1277),北宋开国功臣张永德之后,南宋末抗元义士。《浙江通志》《两浙名贤录》及《台州府志》等均有传,以“忠烈”见诸史料。

  张和孙自幼颖悟好学,通读古今,兼善拳射,但科考不第,他也看淡了功名,回乡修居置业,潜心教子,因常仗义疏财,关顾乡里,渐成一方名望。只是时局动荡,有志之士怎会偏安一隅不问世事?他曾作《吊宋高宗》,透露了对宋室疲弱的担忧:“鳌背龙飞集武林,无端麦饭也关心。五城无限思乡泪,莫向浮门泣故琴。”

  德祐二年(1276),元军兵至临安,文天祥赴元营谈判不成,遭扣押。幸有黄岩杜浒等部下营救,脱险后,一行人南下寻找益王(赵昰)、广王(赵昺)。途经浙东海面时,遭遇元军敌船,匆忙之间,众人避入仙岩洞,躲过了追捕。

  也许是听闻到张和孙的名望,也许是同为台州人的杜浒素知张和孙,文天祥一行悄然来到张和孙家,但几人并未言明文天祥的身份——自京口脱险后,文天祥便化名为刘洙,而豪爽的张和孙也没有过多思虑,盛情款待了来客。

  文天祥与张和孙应是一见如故,宾主相谈甚合,张和孙请文天祥为绿漪堂作诗,文天祥欣然应允,便写下了前文提到的《绿漪堂》:“予自海舟登台岸,至城门张氏家,盖国初名将永徳之后,主人号哲斋,辟堂教子,扁绿漪。为赋八句:‘义方堂上看,窗户翠玲珑。砚里云坛月,席间淇水风。清声随地到,直节与天通。庭玉森如笋,干霄雨露功。’”几百年后,清代诗人钱载写道“燕市黄冠归不得,绿漪堂上哭刘洙”,又向世人提起了这段乱世相惜的往事。

  有了志同道合为基础,文天祥劝说张和孙一起举事抗元,素有报国之心的张和孙果断应和。商定后,文天祥继续南下寻找二王,张和孙等人送至黄岩,文天祥往南而去,作《过黄岩》寄与张和孙,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予至淮即变姓名,及天台境,哲斋张为予觅绿漪诗,予既赋,题云‘清江刘洙书此’。过黄岩,寄二十字:‘魏睢变张禄,越蠡改陶朱。谁料文山氏,姓刘名是洙。’”

  自此,张和孙才知留家数日的客人,竟是大宋名相文天祥,感其忠贞,他随即倾尽家产,招募义兵,打造船只,传檄四方。周边各地豪杰纷纷响应,一时间台州成为抗元前线。文天祥同窗好友邓剡的《文丞相督府忠义传》记下了始末:“张哲斋,台州海上豪也,所居曰城门镇,盖国初名将永徳之后。丞相自通州泛海过城门,哲斋延欵,结约举事,张欣然聚海艘,移檄海上豪杰听命。”

  大难之中,方见大义。张和孙率领义军,先后在浙江、福建等地与元军鏖战二十余次,后至福建福安县与文天祥会师。张和孙救国情切,请命攻取明州(今宁波),以图收复临安,但受到左丞相陈宜中、元帅张世杰等人的阻挠:“会丞相至福安,请自取明州。为陈宜中、张世杰沮止。”

  景炎二年(1277),元将张弘范南下追击灭宋,至台州时,看见了张和孙号召起义的檄文,由于小人出卖,张和孙率领的义军遭到围攻,几番苦斗之后,终因寡不敌众而溃败,张和孙也不幸被俘。

  起初,张弘范试图劝降张和孙,遭到张和孙断然拒绝,他凛然道:“吾生为宋民,死为宋鬼,何怪我为!”张弘范恼羞成怒,不仅戕害了张和孙,还下令屠杀张氏满门。旁人劝张和孙之子赶紧逃生,其子道:“焉有父死而子可逃者?”遂随父舍身就义。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为纪念抗元义士,弘扬忠贞硬气,台州太守李光宸、通判胡济世在仙岩洞建起“文信国公大忠祠”,祭祀文天祥与张和孙、杜浒、胡文可、吕武四位义士。庠生叶琰、王梅龄等亦捐产。明清时期,每逢春秋二祭,官员仕宦都会到此礼祭,追念先贤。诸多文人名士也在此留下了钦慕的印记,有清代礼部侍郎齐召南题“仁至义尽”和督学浙江等处学政、吏部右侍郎彭启丰题“正气长存”等,而明代陈锡《临海仙岩洞新建宋文信公碑记》,清代齐召南《重修仙岩洞大忠祠碑记》、陈卧冈《重修仙岩洞大忠祠碑记》等三通碑记,则记载了大忠祠的历史变迁。

  台州背山面海,在漫长的历史迁衍中,逐渐养成了一种独特的地域风气,这种来自山海间的原始属性,铸就了台州人刚烈倔强、重义轻死的性格。文天祥过境虽短短数日,却迅速获得张和孙的响应,继而激奋起民众的昂扬斗志,皆因这方水土之上,自古就有正气长存。这股气,古人形容为“能慕义”,而鲁迅先生则将之称为“台州式硬气”。也正是这股气,濡养了台州人的大气、灵气、和气、豪气。

  附录:历代史料中关于张和孙的文字记载

  1.《浙江通志》:张和孙,号哲斋,邑之城门人。文丞相自通州泛海过其家,为题绿漪堂,有“清风(声)随地到,直节与天高(通)”之句,且约共举义,和孙欣然聚海艘,移檄召募。将取明州,不果。后张弘范兵至,见檄,捕之。和孙曰:“吾身为宋民,死为宋鬼”,遂遇害。

  2.《两浙名贤录》:张和孙,字哲斋,临海人。文天祥自通州泛海过其家,约举义兵,将取明州,不果。后张弘范入寇,见壁间檄,捕得之。哲斋知不免,语弘范曰:“吾生为宋民,死为宋鬼。何怪我为!”遂遇害。

  《文山集》:张哲斋,台州海上豪也。所居曰城门镇。盖国初名将永德之后。丞相自通州泛海过城门,哲斋延欵,结约举事,张欣然聚海艘,移檄海上豪杰听命。会丞相至福安,请自取明州,为陈宜中、张世杰沮止。张亦以失约止。越二年,张弘范南伐,见檄文墙壁间,属舟人与之有隙,告捕至军前,哲斋知不免,语弘范曰:“某生为宋民,死为宋鬼,何怪我为!”弘范杀其父子,碎其家。

  《台州府志》:(大忠祠)在县东北仙岩岭上。明嘉靖四十二年建,祀宋丞相文天祥,以黄岩杜浒、临海张和孙,并泰和胡文可、太平吕武配。因德祐二年,公自北亡入海,泊舟山下之城门村,宿和孙家,而杜、胡、吕三人皆从行者,故并祀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