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时,网约车司机陈师傅仍在等待平台派单。“跟年初那会儿没法比,一天接不了几单,除去成本,剩下的够我吃饭就不错了。”陈师傅说。
近年来,“平台+员工”模式的新就业形态给待就业人群提供了不少出路,帮助他们实现灵活就业,促进收入增长。其中网约车作为近两年人们出行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约车司机也是成倍增长。然而,临海的网约车市场运力已接近饱和,入行司机连年增长,曾经作为“互联网+”风口的网约车行业如今人满为患。近日,国家统计局临海调查队走进这一行业,随机对41名临海网约车司机进行调研,向大家展示最真实的网约车司机就业现状。
现象:
网约车职业成为待就业人群的优选
年初时,探亲访友、旅游度假、上班通勤、临时出行等人流聚集在同一时段,相互交织,成就了网约车的热闹图景。
42岁的网约车司机王师傅曾经是一名私营企业的员工,因为工资满足不了家庭需求,干脆辞了职先开着网约车,边物色好工作,“入行那两年碰着好时候了,平台福利多、补贴足,月入过万不是虚话,挣到的钱足够支持我的家庭生活,就一直那么干下来了。”如今,王师傅已经做了8年的网约车司机,且表示目前还会继续干下去。
台州市交通运输管理局发布的《台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了网约车行业的准入门槛,网约车驾驶员需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拥有本市户籍或取得浙江省居住证1年以上,拥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等。网约车行业就业容量大、灵活性强,凭借相对较低的门槛,简单易行的工作内容,受到了许多男性待就业者的青睐。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中男性司机高达90.24%;从家庭结构来看,92.68%的受访者已婚,可以看出网约车是一份较为稳定的长期工作,具有一定吸引力和粘附力,能够保障司机稳定生活。
网约车行业蓬勃发展,求职者蜂拥而入,王师傅说:“今年放暑假后,本来客单量会大大增加,但是现在司机太多了,分到每一个司机头上也没多少,假期里一天纯收入就一两百元。”调研显示,网约车司机月收入集中在2000至5999元之间,每月净收入2000至3999元占比最大为41.38%。
一名滴滴平台的司机表示,平台规定驾驶员连续工作4小时后强制休息20分钟,一天工作时长不能超过18小时,跑1个小时基本挣30多块钱(流水),要想拉到三四百块钱,那就得至少跑十二三个小时。滴滴平台的司机包师傅向我们介绍:平台系统会根据“口碑值”“服务分”等数据综合考虑进行派单,“服务分”包括出行分、质量分、合规分与附加分等,影响服务分的因素也包含双证齐全、出车时长、无违规行为、乘客评价等等。评分高的司机会获得更多的接单数量和更好的接单质量。
问题:
网约车司机就业情况的背后
网约车近两年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灵活就业的优选,司机增幅远高于客单量,而行业运力和需求已趋饱和。从交通运输部近年公布的全国网约车数据来看,2022年到2023年,中国新增了114万名登记在册的网约车司机,相较于2021年到2022年增加的86万,增幅达32.6%。
最近一段时间,包括东莞、温州、济南等城市的交通部门发布了预警称,当地“网约车接单量正在下降”“网约车市场运力已经接近饱和”,提醒拟从事网约车行业的相关人员谨慎入行。临海市网约车人均接单量也呈现下降的趋势,据悉,此次调研中有75.61%的受访者表示近期接单量少于去年平均量。
竞争激烈,网约车逐渐成为“高投入低回报”的职业。调研显示,相比去年,受访者中认为2023年至今网约车工作的月度平均收入降低的人数共有32人,占受访者的78.05%,平均月收入比去年月度平均减少30%以上的占比36.59%,可以看出较多网约车驾驶员今年平均月收降低幅度大。从收入水平满意度看,47%表示“非常不满意”,仅有5人“比较满意”。
收入降低,不仅是因为订单量减少,还因为平台调价行为层出不穷,各平台恶意竞争降低定价。滴滴司机李师傅表示:“网约车司机这份工作稳定,但收入不稳定,定价完全由平台调控,平台调价频繁,定价计价不透明,一段行程的价格在乘客端使用优惠券后与原价相差甚远,司机端接单时也不知道最后能拿到多少钱。”
平台说明的抽成比例包括平台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两部分,前者比例在10%-25%之间,后者比例在1%-5%之间。数据显示:有78.05%的受访者认为平台收取管理费或抽成太高,68.29%的受访者认为部分网约车平台随意调整抽成比例,58.54%的受访者认为部分网约车定价计价不透明、存在乱收费情况。针对以上现象,受访司机们希望网约车平台能有一个合理、公正、稳定、透明的里程价,降低高抽成,提升淡旺季供需波动时的抗风险保障能力。
僧多肉少,大部分受访司机选择延长工作时间以达到目标收入。本次调研中,41.46%的受访者认为网约车驾驶员日常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长集中在每天12个小时上下有平台司机表示,平台鼓励每天达到一定的在线时长,这会影响每月的考核分数,专职司机每天长时间在线能获得平台的派单倾斜。
期盼:
让网约车行业突破瓶颈
调研了解到,大多数网约车司机与平台是合作关系,仅有9.76%的受访者与平台(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所有受访网约车驾驶员中,仅一半的受访者有自行缴纳社保,显然各平台也缺乏对网约车驾驶员根据自身实际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的引导和支持。
无数人冲着“互联网+”的行业风口一脚迈入了网约车行业,疫情结束后入行的待就业者更是络绎不绝,但大多数人只是抱着将网约车作为职业过渡的想法,从事过程中依旧积极寻找更合适的工作。网约车作为新就业形态劳动模式的重要组成之一,在补充城市客运服务能力的同时,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城市经济发展。现在网约车进入行业发展瓶颈期,城市应该协力帮助其找到突破点,引导网约车行业迈进发展新征程,不断完善网约车市场监管规则,督促平台合规化运营。
综合本次调研,国家统计局临海调查队的相关负责人认为,要让网约车行业突破瓶颈迎来新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运行资质审查、维权渠道优化这三个方面落实。
2023年4月26日,交通运输部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围绕聚合平台规范管理、保障司乘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维护行业安全稳定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想要网约车行业焕发新生,须得为如今臃肿的体量“瘦瘦身”,也是为将来健康持续发展打下好基础。建议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应明确要求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加大地区执法力度,严格审查平台已注册的驾驶员和车辆运行资质,提高对非法运营的黑车的打击力度,清退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提高地区网约车订单合规率。
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持续加大市场整治力度,约谈计价规划不透明的企业并作出提醒,要求其整改,督促企业制定修订平台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构成及支付、工作时间、奖惩等直接涉及劳动者权益的制度规则和平台算法,充分听取工会或劳动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将结果公示并告知劳动者。交通运输部应明确提出保障从业人员合理劳动报酬水平,推动主要网约车平台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或者会员费上限,实现网约车驾驶员“收入稳”,付出与回报相配。
网约车作为当年的互联网风口,飞速发展到如今人满为患,需要政府、平台、用户携手管理、变革,在不断尝试与修正中让网约车更加合规化,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和谐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