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那如影随形的乡愁 ——读《外婆家》有感

作者:黄菊珍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09月01日

  在余光中的诗中,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在席慕容的诗中,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在刘亮程的笔下,乡愁是新疆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日渐老去的村庄;在鲍尔吉原野的笔下,乡愁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

  散文集《外婆家》也饱含着浓浓的乡愁。作者盛慧,江苏宜兴人,新生代作家,资深媒体人。该书主要描述了一个叫堰头镇的南方乡镇里的旧时光。那里,有作者成长的足迹,也有亲人间至深的情感。

  记忆里的食物

  关于童年的记忆,恐怕逃不开对食物的念想,作者自然也不例外。

  在他那物质比较匮乏的童年时代,商店里如今看起来少得可怜的食物,对他来说却是无比的诱惑。透明的玻璃罐里,水果硬糖散发着芳香。桃酥沁出薄薄的一层油,只要一打开瓶盖,香味便直往鼻子里钻。这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那种叫“牛鼻头”的食物,用面粉油炸而成,香甜酥脆,每次都馋得他口水直流。

  为这,他甚至做了一回“小偷”。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到了些钞票。因为年纪小,并不懂得价值多少,只管拿那张最大最漂亮的就是了。当接过店老板递过来的一大堆“牛鼻头”时,他惊呆了,原本只想要一根的,谁知竟然换了一大堆。没办法,自己造的罪,流着泪也要把它吃完。

  后来,他才知道,那是5元钱。而彼时,父亲从山上挑一担150斤的柴,走好多路,才只能挣几毛钱。于是,他狠狠被父亲揍一顿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看到这里,我有些哭笑不得,但又隐隐约约地生出些心疼来。

  我和作者一样,都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因此很能明白书中所描述的场景。比如,他说到勤俭持家的母亲对食物的态度,总是将能长期保存的食物放到过年吃。“好像只有过年那几天才是正儿八经的日子,是人过的日子,其他的日子都是用来应付的”。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不由想到自己的母亲。

  书中还写道,在外婆家时,偶然看到房东小孩喝健力宝,喝了便会打嗝,他看着眼馋,但只有在一旁羡慕的份,不免情绪低落。看到这,我不禁想到了年少时喝的汽水,同样会使人打嗝,回忆起来那真的是一种幸福的味道。

  还有,作者对笋炖肉的描写,也十分让人惊艳:“咸肉是腊月做的,品尝过白雪的气息,吸收了阳光的气味,像是清瘦的修道高人,肉质结实紧致,充满干香。笋是冬笋,又白又嫩,像少女的足。冬笋是有小脾气的,如果清炒,刚进嘴的时候,舌头会有些发麻,但如果和咸肉放在一起炖,它的那点小脾气就荡然无存了。”隔着文字仿佛都能闻到这份美味的香气。

  这些记忆里的食物所承载的,是逝去的童年,更是难言的乡愁。

  刻骨铭心的离别

  作者最先体会到的生离死别,是祖母的逝去。那时候,年仅3岁的他根本不知何为死亡。他以为祖母只是睡着了,怎么过了几天还不肯起床?他自小与祖母亲近,书中这样写道:“我和祖母一直是形影不离的,就像是她的布包,走到哪里拎到哪里。”这比喻很新鲜,却又异常贴切。迟迟不醒的祖母让小小的他内心焦急万分,他从未和祖母分离这么久。直到祖母的棺材在夜里被秘密运上山时,他才觉察出了些不对,也想跟去,却遭到了大人们的阻拦,急得他在地上又哭又滚。虽然那时年幼的他还不能真正理解死亡的意义,但与至亲分离的痛苦和不安,还是深深印在他心里。

  很多时候,他会思念祖母,会想祖母为什么要一个人呆在山上?下雨了,天凉了,她会不会受冻?这无边的牵挂,让原本无忧无虑的少儿也有了自己的心事。那个冬天,下了他生命中的第一场雪。这雪,何止是物理意义上的雪,分明是生命中最先体验到的寒凉。看到雪地上纤瘦的脚印,他会想,那是祖母回来看他了,回过神来才发现已经泪流满面。

  后面的那篇《将尽》则更令人揪心。这是一篇画面感极强的文章,以一场罕见的大雨开篇,“村子在白浪中颠簸,像一只孤苦无援的船”,“幽灵一般的闪电,一次次从天空掠过,雷声响得惊人,几乎要把人的脑袋炸裂”。

  在这样极端的天气里,半夜时分,村子里仍亮着一盏灯,就像柿子树上残剩的最后一只柿子,显得格外突兀。而那亮灯的屋子,正是外公外婆家。

  接下来,作者以倒叙的手法,描述了这对老人的经历。原来几天前,风烛残年的外公不幸被一辆三轮车撞倒,跌在沟渠里。善良的他当时没觉出什么不舒服,不忍心看着肇事者一脸恐慌,便安慰对方说没事,连谁都没告诉就回了家。谁都没有想到,悲剧在此时已经注定。

  结果,就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外公腹痛难忍,必须得去医院。这时候,雨大得一出门就睁不开眼睛,唯一的伞又被风刮跑了。两个老人只能深一脚浅一脚,相互搀扶着,凭感觉在雨中行走。

  原本熟悉的路是如此泥泞而漫长。他们先后被绊倒在泥洼里,半天爬不起来。那种无助与恐惧感,让人感到生命是如此脆弱。好不容易连滚带爬来到镇上,他们已是精疲力尽。最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外公终于被送到了医院。这段文字,实在是太过沉重,读得人揪心。

  尽管外公内心对医院十分依赖和信任,但面对很多疾病,医生也无力回天。在医院住了3天后,外公的病情并无缓解,无奈之下只得遵循他的意愿回家。外公是爬着离开,躺着回来的,他明白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这个时候只有回家,才能得到一丝安慰。

  人生的残酷就在于,尽管你十二分不愿意,但还是不得不直面死亡。就这样,外公永远地离开了。不久后,外婆也追随而去。

  “时光如尘,日夜堆积。如今,外公和外婆已经成了夜晚的一部分、寂静的一部分。他们消失于时间深处,就像风消失于街道的拐角。”

  许多熟悉的人和物,就这样与我们渐行渐远。只有那如影随形的乡愁,时时在我们的心中徘徊……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