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侧卧式干部”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在“躺平式干部”逐渐淡出人们话题的今日,“侧卧式干部”一词的出圈体现了当下部分干部队伍中出现的新问题,亟需引起重视。解决队伍建设问题需对症下药,“侧卧式干部”之所以会有市场,是因为“侧卧”的姿势足够舒服,甚至可以左右逢源,夹在“躺平式干部”和“老黄牛干部”中间投机取巧。
要把“侧卧”的苗头掐断在萌芽阶段,让“侧卧式干部”主动站起来,就要先了解“侧卧式”干部为何卧、如何卧、卧在哪,了解清楚这些干部有哪些“侧卧姿势”,方能对症下药。从宽泛角度来看,“侧卧式干部”主要表现为“畏难型侧卧”和“机会型侧卧”这两种姿势。
畏难情绪是“侧卧式干部”出现的内在缘由。基层从来不缺想要真正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他们不仅拥有较高的学历,更有崇高的理想、昂扬的斗志,每个青年心中都有一颗“为民请命”的英雄梦。可同时他们也充满了顾虑,“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不是一句空话,基层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让部分干部望而生畏,自觉不能、不敢甚至不愿担起重任。但他们又不愿被批为“躺平式干部”,因此还要在“聚光灯”下演好“角色”,等到“台后处”再悄悄“侧卧”。
机会主义是“侧卧式干部”蔓延的关键因素。投机分子从来不缺市场,相比较因畏难情绪而止步不前的“小油条”们,那些自认为拥有“过来人”经验的“老油条”们“侧卧”的姿势和角落就更加隐蔽舒适,平时他们以“卧”待劳,默默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主动站出来,往往不“站”则已,一“站”瞩目,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在这些机会主义者看来,脚踏实地做事反而会让自己错失抓住表现机会的时机,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表演”,平时工作能推则推,凭借自身对单位工作情况熟悉的优势,牢牢把握所谓“核心业务”,力求以最小力气获取最大成效。这种类型的“侧卧式干部”对组织的腐蚀性更强、危害性更大,亟需引起重视。
无论是畏难情绪作祟,还是机会主义泛滥,面对“侧卧式干部”,只有用思想教育和机制引导两只手共同去“矫正姿势”。通过开展深入的政治教育和思想交流,更多地关心关爱基层年轻干部,帮助打消思想顾虑,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督、奖惩机制,让机会主义者无处可“卧”,让主动“站起来”的干部得到应有的奖誉,方能刹住组织内的这股不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