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去武坑山里吹吹风

作者:李鸿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12月01日

  人在疲倦的时候,总想找一个清寂的地方,吹吹风,看看山水,放空一下自己。夏初,应文友邀约去爬武坑山,沿途趣味盎然。

  武坑属桃渚镇,群山耸立,空气清新,风光秀美。况且离我居住的小镇不远,十几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于是,起身,背包,欣然而去。

  一直喜欢大自然的清雅,人行其间,俯仰山水,是一种心灵的放松。从武坑村活动中心边上的一条小路拐进去,便是上山的入口。这时节,山里的绿,正是绿得最好的时候,褪去一点点枯黄,胜在一分静和幽。一路上,山间各色野草山花蓬蓬勃勃,枝叶争攘,藤蔓绞缠。一伸手,即可触摸路边的新叶,竟能探到些微的水汽,湿润润的。一些红色的小果子在绿叶丛中闪现,泛着艳丽的亮光。林深处,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撞破深山的寂静,漾出轻微的涟漪,林深呈幽景。

  一行人在蜿蜒的山路上走着,心是愉悦的。草木的清香在身边弥漫,深吸一口,沁人肺腑。山路似隐似现,有宣纸上的古典之美,每每一转头,似前方没有路了,却又在转弯处出现。

  武坑山其实不高,胜在风光奇美。我不能清晰地叫出这峰那峰的名字,但在移步换景间,这些开合有致的山峰给人一种绝妙的想象。转了几个弯,象鼻岩呈现眼前。山川大地,万物有灵,仿佛神化一般,这根七八十米高的石柱,悬空直挂下来,山体的线条勾勒出象鼻惟妙惟肖的造型,侧瞧过去,那头“大象”好似正低头嗅着脚下的一片芳草。这是从哪里跑出来的“大象”呢?我心中甚是惊讶。

  换个角度,继续仰望,发现象鼻与嶂壁之间,仿佛有一条引颈冲天的巨蟒,不同的视角给人不同的想象。当地人称其为“仙人担”。不管怎样的称呼,这风姿各异的山岩让武坑山峰演绎出无与伦比的风情。我不禁暗自猜想,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熔岩而成的峰丛,怎么也没想到会给苍茫的大地留下如此奇异的景观。

  事实的确如此,远古的地动山摇造就了今天巨峰的生命史和成长史。岁月和阳光也长进了岩石的褶皱里,它以一种不变的姿势,临山而立,让人用欣赏的目光一遍遍地抚摸。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支配着吗?我不得而知。路上有一拨一拨的游人来此山观景,他们的脚步在山中移动,笑声在林中洒落。隐在山林中的人是那么的渺小,又是那么的强大,这么奇峭的山峰,他们用脚步走过。人与山,山与人,真可谓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执念。

  沿山路继续往上爬,忽有几滴水珠从空中落下。抬头,发现是从山崖上飘过来的泉滴,它们在空中忽忽地荡着,我伸出手想接住,却没有如愿,它们躲过我的掌心,直接扑向不远处的绿植。有山泉的洗涤,武坑的山林苍翠油亮。同来的摄影师把镜头对准行路的我们,这是她对自然的一种记录方式。只见她高举着相机,一头短发,忽左忽右,如一头敏捷的豹子,在山间轻盈地跃动着,背景是葱茏的山影、树木、蓝天和泛着光影的笑脸。

  二

  看到那块石碑是在一片低矮的草丛中,灰扑扑的,上面的字褪去色泽,有淡淡的印痕。“鹰岩寺”这三个字是刻上去的,线条硬朗而有力。边上的文友说:“快拍张照留存啊”,我赶紧用手机“卡”了一张。

  我是喜欢山野中那些寺、庙之类的建筑,不张扬又兼有本土的质朴。走过一段草木相缠的山路,就到了“鹰岩寺”。寺前是一片开阔空地,寺里没有人,香烛的烟火,在黯沉的香炉上飘荡。极目四周,苍翠的树林和山峰裹着一层浓绿,有细细的泉水声。循声找去,有一片小竹林,林下有一小小积水潭。边上有零星几块石头,水流潜在杂草中,那声响便是从那里发出的。跨过积水潭,沿石径向前,我们来到了“鹰岩寺”大殿,檐角飞扬,明黄的墙体与朱红的木窗,有着乡野寺庙的特色。从门口进去,便见一尊观音菩萨慈眉慈眼,色相端庄,殿堂前放着一个跪拜的垫子。我双手合一,虔诚地拜了几下。

  从大殿出来往右走,有几间简易的生活用房,房间不大,里面放着桌椅、香烛之类的东西。石壁从房后直伸上去,突兀的山崖表面嶙峋。一根管子从山上通下来,清澈的泉水沽沽地流淌着。寺里没有人,房间的门半开着,一切都是寂静的。满山的风景属于我们这群突然而至的人,我们满心欢喜。搬一把椅子,在殿前的空地上坐着,有山风吹来,丝丝绿意在山峦间荡漾、起伏。时间被悬置起来,此刻,听风、看景,守着天地光阴,这是何等美好之事。

  原以为这里除了我们就没有别人了,实际上当我们出现在寺前时,他就看到我们了。他就是守寺的老和尚,五十多岁,穿一身土灰色长袍。高高的个子,一脸宽厚,看到我们也不意外。他说自己在这里多年,守寺、维护、如燕子噙泥筑巢一样,一点一点在建设着。我好奇地问:“一个人守着这寺,不怕吗?”他笑着说:“不怕啊,那么多菩萨保佑着,有什么好怕?”他微微地笑着,眼里盛满了坦然和真诚。问他这里为何叫“鹰岩寺”,他笑而不答,随后带我们走到一高处的地方,选了一个角度让我们往远处的山上看,凝望中,我们还真的看到了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尖锐的鹰嘴,犀利的眼神,半蹲着守护这里的子民。原来,万事万物总有它的根源,“鹰岩寺”也有它自己的故事。

  出来后,气温微微上升,光从枝叶的缝隙间漏下来,照在身上,影影绰绰。回望身后的“鹰岩寺”,黄墙黑瓦,掩隐在山林间,遗世和清冷。这里远离红尘,这里山水清秀,只要你有心情有时间,生命最初的模样便会在这山水间一一呈现。

  三

  过福安洞,游划水岩后,我们便回到农家小院。

  这是文友家的小院落,独门独户,院落的门庭上爬满青藤。朱红色的铁门,有花草的幽香。柔软碧绿的草丝在石墙的缝隙间窜出,绿绒绒的,特别可爱。对于乡村的小院,一直有着特别的情怀。是儿时的眷恋,还是其他原因说不上来。看到这样的院落,温暖、素朴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石砌的院墙外是一条窄窄的小溪,溪水自山上流下来,涓涓不断。溪面看过去是浅窄的,听不到水流声,只有俯身下去才能看到溪面的轻缓移动。听人说,遇上雨天,溪水便会潺潺有声。如果在夏天,遇上特大的雨,小溪的水流便湍然激荡,洋洋可观。我最感兴趣的是那座拱型石桥,弧形的,跟一张弓一样,有着古老的诗意。

  溪对面有疏秀的竹林和遒劲的银杏树,有村民在溪边浣衣洗菜,红色的塑料水盆,在溪边很显眼。她们弯腰以及在水中霍霍甩衣服的节奏豪迈得紧。羡慕文友有这样的小院,朝看夕阳,暮听溪声。

  临近中午,小院屋顶有炊烟升起,米饭和果疏的幽香四处溢出,是该吃中饭了。伙伴们围坐在院落的木桌上,素朴、简易的桌子裸露着本来的颜色,有着岁月的包浆。我的鼻子接触到食物的香气,就有种微妙的暖意拂来。没有任何词语可以描绘一种气味,况且它还不是单调的一种,而是许多气味的杂糅,冲撞后达成的协调和一致。阳光落进院落的一瞬间,屋内屋外都光鲜美好起来。此刻,我们围坐在一起,没来由地感到一种幸福。

  这时候手机响了,接通后,朋友问我在哪里。我说我在武坑山里吹风呢!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