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的璀璨星河中,浙江华海技术学校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夺目之姿照亮育人之路。这所创办仅两年便荣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称号的传奇学府,不仅在浙江办学史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篇章,更以独特的教育密码,吸引着无数探寻者的目光。带着满心好奇,我走进这片孕育梦想的沃土,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踏入校门,“明德修身、匠能立业”的校训赫然入目,似洪钟般叩击心灵,传递着学校的育人哲思。教学楼上方,“浙江华海技术学校”“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华海学院”“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品牌熠熠生辉,彰显着沉甸甸的办学实力;门口“台州市技工学校”“台州市药品检查员实训基地”“浙江华海药业安全培训基地”等醒目牌子,无声诉说着学校与行业血脉相连的深厚渊源;大厅西边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墙面宣传图片展示着华海的发展历程,凝聚着企业创始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陈保华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最令人惊叹的是校园的整洁,不见保洁员身影,也无垃圾桶踪迹,却处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宛如一幅水墨画卷,而这背后,正是“谁产生垃圾谁负责收回”的创新管理制度,将责任意识深植于每个学生心中。
学校常务副校长朱景川热情迎接,引领我深入了解这所学校创办发展状况。2016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斥资3700多万元,精心打造了这所特色职校。如今,学校已汇聚55名教职工,培育着1052名中职学生,其中289名大专班学生在这里追逐更高的职业理想。在专业建设上,学校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开设制药技术应用、药品食品检验等6个专业,尤其是制药技术应用专业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建设专业”,其专业群更是跻身“台州市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成为学校专业实力的硬核标签。
秉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坚持技能为先,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坚持公益办学,积极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华海技术学校在8年多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其参与的《基于产教融合的药学类人才“三药”职业特质培养模式建立与实践》项目,斩获2018年度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职业教育领域声名远播。
操场上,五星红旗猎猎作响,德育工作正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莘莘学子。学校一方面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将“基础道德启蒙”与“文明礼貌培育”融入日常,扎实推进“素养塑造”与“品德端正”教育;另一方面创新管理模式,从细化手机使用规范、强化卫生监督,到优化值周班级管理、推行7S管理法,构建起“发现—反馈—整改”的闭环机制,全方位践行“立德树人”理念。
“改变的力量”主题活动堪称德育品牌的璀璨明珠。每年元旦前夕,高一学生全员参与“聋哑”角色体验,在结对走过的“风雨人生路”中,通过无声的交流叩击心灵,深刻感悟亲情、友情的珍贵,唤醒内心深处的感恩之情。学校规定每年元旦放假3天,要求所有学生给父母洗脚。一次家访,一学生的爷爷奶奶拉着老师的手说:“你们教得太好啦,我的孙子给他爸爸妈妈洗脚,他爸爸妈妈感动后也给我们洗脚。”这就是感恩教育最好的传承。
而每年6月底的拜师仪式,则是另一道亮丽风景。仪式以“感恩、尽责、明志”为主题,通过成人宣誓、敬茶行礼、师傅授牌等环节,让即将踏入企业实习的高三学子,沉浸式感受传统师徒文化,传承华海工匠精神,扛起责任担当的大旗。学校实行“全员实习制”,公司为每位学生配备了“一对一”的带教师傅。每年6月底,学生去企业实习之前,学校都会举行“拜师仪式”。有一年,在拜师之前,有个学生把他爸爸请到学校。爸爸进到宿舍以后,学生把门一关,“砰的”一声,直接跪在爸爸跟前,说:“爸爸,我明天就要拜师了,你把我带到18岁,我还没有拜过你,今天我先拜你。”父亲连忙扶起儿子,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以前父子之间的种种矛盾在这一刻全部化解。
学校积极拓展合作版图,与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达成3+2长学制100人;与台州学院达成合作意向,探索3+4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为学生搭建起更广阔的发展阶梯。在育人实践中,学校创新实施“四纵四横”策略,打破时空界限,整合家庭、学校、企业、社会四方资源,通过“职业修炼”“羊羔跪乳”等系列活动,构建起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助力学生在心理成长、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方面实现蜕变。同时,以“管理企业化、行动军事化”为理念,推进“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与“素质德育”工程建设,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夯实基础,在技能实训中锤炼本领,在素养培育中塑造品格,实现知识、技能与品德的全面进阶。
当看到2024年2021级248名学子在学校与华海药业的协同培养下圆满完成实习并顺利毕业,其中116人留厂就业时;当见证新一批学子在拜师仪式与成人礼上接过传承接力棒,167名2022级学生跨越成人门奔赴实习岗位时,我不禁想起哪吒母亲那句感人至深的话:“娘从来没在乎过你是魔是仙,娘只在乎你是娘的儿。”这句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教育的本质——孩子的成绩和分数,从来都不是衡量成长的唯一标尺。生孩子是育,养孩子是德,教孩子是恩,就像华海技术学校所践行的那样,这里没有“差生”,只有暂时“差分”的学生。
在这所学校,“榜上无名不是脚下无路”的箴言得到了生动诠释。低分不一定是废品,高分也不一定是正品,学校以包容的姿态接纳每一位学子,天赋过人者可以在这里练就本领,未来上交国家;资质平庸者也能习得一技之长,或承欢膝下,或为社会添砖加瓦。正如办学8年来,1800名毕业生中54%入职华海药业,1712名实习生里816人留厂深耕,还有陈俊海、潘雨涛、郑伟嘉、谢柏雄等16名优秀学子成长为企业骨干,这些鲜活的数字都在印证:只要给予信任与机会,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
学校每年招收300名初中毕业生,三年学制中,高一高二以文化课筑基、实验室实践为辅,高三则深入厂区实训基地与校内实训室,将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浙江华海技术学校实行产教融合模式,通过两年的理论教学和一年的“一对一”师傅带教,让学生成长为独立上岗的员工,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推动了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华海公司规定,学生实训期间每月3000元生活费,毕业后6000元至8000元的考核工资,以及5年4.6万元的专项补助,不仅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成为职业发展动力。一切举措都在无声诉说:教育不应执着于冰冷的分数,而是要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他们拥抱精彩未来。毕竟,考试的答案不过一张纸,而人生的未来才是一幅需要他们亲自描绘的绚丽画卷。
从文化浸润到制度创新,从技能培育到职业引领,浙江华海技术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育人的智慧,每一项举措都凝聚着教育者的匠心。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技能的摇篮,更是莘莘学子人生启航的港湾。怀揣梦想的少年们从这里出发,驶向星辰大海,而这所年轻的学校,也将继续深耕职业教育沃土,书写更多精彩的育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