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以“人才出彩”成就“城市精彩”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纪实

作者:本报记者 吴馥琦  来源:  时间:2025年02月21日

  人才为兴邦之本,人才乃成事之基。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才队伍,着力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人才生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引领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近年来,我市把引才和留才当作“一场长跑”,全方位优化服务保障,持续改善人才发展软环境,最大限度解决来临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愿意来和留得住。

  走进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在我市工作满一年的博士梁波正向工作人员咨询我市的人才政策。他告诉记者,工作人员为自己详细讲解临海人才补贴政策和安家政策,这些政策对他很有吸引力。

  为了留住人才,我市在优化人才服务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务。从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到生活安居、子女教育等各方面,为人才提供周到的服务和保障。

  在华海药业工作了4年的高级研究员吴空,向“台爱人才”服务小站工作人员询问二孩入学的问题。他告诉记者,在教育部门和人才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早在2020年,他的大女儿就成功入读了家附近的学校,自己也享受到了高层次人才补贴。

  吴空说:“自己拥有博士学历,所以申领到10万元的学历补贴,政府办事效率也特别高,为我们办理相关手续特别快。”

  当下,人才资源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优质的人才生态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线上”体系,依托“浙里办”APP和一窗受理云平台,出台并精准推送各类人才政策;同时,给予来临创业创新的高层次人才最高300万元房票、200万元安家补贴、80万元生活补贴等各类个人生活待遇补贴,同时帮助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关键小事”,营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

  产教融合

  促进人才拔节生长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近年来,我市围绕健全新时代工匠体系,依托政、校、企、社共建模式,深化“校企合一、产教融合”技能人才培养,做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累计建成校企合办校内实训基地8个、实训中心12个,校外实训基地68个,以培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促进技能人才拔节生长。

  在吉利教育中心汽车制造四大工艺实训中心,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2班的学生周品正进行汽车制造工艺的操作练习。他告诉记者:“我在工艺馆里主要进行实训操作,把理论运用到实操中,这有助于我今后更好地工作。”

  据了解,吉利教育中心坚持“校企一体,以岗育人”,按照企业岗位标准设计课程体系,让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定岗培养、定向就业等方式深度融入汽车产业链,实现学生精准培养与就业。学校自创办以来,累计培养汽车类毕业生超2.8万,其中1.2万进入吉利参加工作,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吉利集团的中坚力量。毕业生连续5年综合就业率在98%以上,学校与吉利集团联合开展的定岗培养模式已纳入国家产教融合项目。

  在我市,除了吉利控股集团,华海药业、台运集团都办起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一”的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市技能人才培育的最大特色。截至目前,全市已培养了20余万名技能人才。

  临海的发展史,是一部城市与人才共荣的创业史、奋斗史。新时代新征程上,我市将持续深化“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生态系统,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各类人才大展身手、竞相奔腾,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使命担当,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示范先行临海新篇章。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