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以砖木写就匠心传承

——记市古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黄大树

作者:金露妮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5年10月24日

  黄大树是市古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也是国内知名的古建筑修复专家。近50年来,他将心血倾注于古建修缮与保护,把中国古建筑的灵魂与风骨,镌刻进一砖一木之中。

  近日,记者来到汇溪镇浚头村黄氏宗祠。门外,工匠们在梁柱上精雕细琢,以重现古祠风貌;门内,黄大树在与工友商讨施工细节。“这里不仅是浚头村的祠堂,也是该村的文化礼堂,它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我们用传统工艺去雕刻,呈现出各类故事情节,希望让年轻人从中学习中华文化。”黄大树介绍。

  黄大树与古建筑的结缘,始于1978年,那时他正在参与宁波天童寺围墙修复。古建筑修复零基础的他仔细观摩老匠人技艺,刻苦钻研,从泥瓦匠逐步成长为古建修复专家。没有科班背景,他的技艺源于实践与悟性。修复湖州飞英塔时,他从“揭锅盖”中受到启发,独创“锅盖法”,实现不拆上层而修缮下层的突破,展现了师法自然的古建智慧。

  “在修飞英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它有很多特殊的地方。它是塔中有塔,我从灶台锅盖的摆放方式中得到启发,加固上层、拆除中层,最终试验成功。这证明,只要勤于发现,中国人总能发明创造。”黄大树回忆道。

  斗拱列阵,榫卯作笔,从宁波天童寺到湖州飞英塔,从台州府城墙到尼泊尔中华寺,黄大树深耕古建修复近五十载,足迹遍布国内外许多城市。至今,他已参与修复500多处古建筑,其中200余处为国家级、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比古建年久失修更令人担心的,是修复行业“人才断层”。为破解这一困境,近年来,黄大树积极参与汇溪镇“古建技艺学堂”“古建共富工坊”建设,并在市海商职业技术学校设立“黄大树古建工作室”,将数十年工地经验转化为生动课程,引领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

  市海商职业技术学校木工老师石星告诉记者:“工作室老师的授课让学生对古建筑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浓厚的兴趣。他们几十年的专业积淀,传递出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古建筑的美与精神。”

  从工地到课堂,从“锅盖法”到“角梁预应法”,黄大树不仅将工匠精神刻入古建修复,更将其播撒于新一代工匠心中。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愈发重要。像黄大树这样的匠人,不仅守护着古建的“根与魂”,更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我希望带领学生掌握基本技艺,提升水平,让他们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未来,我计划与台州学院等院校合作,探索更多培养模式,培育更多优秀人才。”黄大树说。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