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街道振兴村位于望江门外河南公路沿线,2019年由原来的两桥村和利弄村合并而成。刚过知命之年的骆金满,现任振兴村党总支书记。1991年12月退伍后,他下海创业经商,先后经营数码、服装、酒店等产业。2011年,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时,他却不顾家人的反对,担任两桥村党支部书记,以敢打敢拼、甘于奉献的军人作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共同探索乡村振兴、共同致富之路。
一条“斗米虫”开辟致富新路子
2011年的两桥村是省级经济薄弱村,村民以传统耕作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5000元,村里也没有什么集体收入,唯一的资产就是一些闲置土地。如何利用这些闲置土地,引导村民致富,成了村干部思考的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骆金满发现种植云实饲养斗米虫,利润可观。
“古代有用一斗米换一条虫的说法,所以这种虫子叫斗米虫。”骆金满向记者展示一个精美的小圆盒,盒子里装着十几条白白胖胖、类似蚕宝宝的虫子。
“它的药用价值极高,当然经济效益也不错。”骆金满介绍:“斗米虫在民间有上千年的入药历史,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里都有记载。目前市场上,每条斗米虫可以卖到50至70元。”
斗米虫其实就是天牛的幼虫,但是,只有在云实里生长起来的天牛幼虫才有药用价值。云实是一种植物,它生命力极强,不怕洪水,十分适合振兴村多水患的自然条件。
说干就干,骆金满先到山上挖了野生云实,移植到自家地里;又抓了野生天牛,开始实验性养殖。
第一年,骆金满种了2亩云实,收获了1200多条斗米虫。他将斗米虫拿给从医的朋友销售,没想到被抢购一空。随后,骆金满号召村民积极参与到斗米虫的养殖产业中来。
“养虫子能赚钱?”有些村民不理解,以为骆金满疯了,不敢跟着他一起干。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骆金满承诺,如果大家养的斗米虫卖不出去,他提供收购、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村里70余户村民放开胆子,养起了斗米虫。目前,村里养殖规模达120亩,平均每亩创收1至3万元,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
一片板栗林发展“美丽经济”
自从我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后,乡村大地兴起了“美丽经济”“旅游经济”,骆金满也动起了这个脑筋。振兴村有山有水,风光好,何不借景生财?他想起了小时候放牛的那片板栗林,那是他童年最美的记忆。
他和古城街道领导及其他村干部一道,多方走访,联手市文旅集团,在这片板栗林里策划打造了集“食、住、游、教、娱”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户外拓展项目基地——绿野仙踪丛林乐园。该基地占地近500亩,包含农耕水利区、篝火晚会区、林间骑行区、野战基地等项目。“预计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受益村民400多户。”骆金满说。
“国庆期间,丛林乐园对外试营业,吸引了大批游客。村民们可以到乐园上班,也能在家门口办餐饮、办民宿。今后,游客多了,经济活了,我们的村子就能留住更多的年轻人,为家乡建设注入活力。”骆金满说的时候眼里亮晶晶的,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洪水中一艘小船救出13名村民
振兴村地处低洼,靠近灵江,最怕洪水。每到台风季,骆金满的神经就绷紧了。
2019年的8月9日晚,“利奇马”台风到来,骆金满值夜。台风前,他已转移了村里所有的危房户和孤寡老人。但是,水势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8月10日下午2时左右,洪水漫过了一层楼,开始涌往二层楼。村里只有两层住房的村民向骆金满发出了求救信息。
“当时,灵江水势涨得太急了,救援队的冲锋舟根本无法过江。”眼看着洪水一点点上涨,骆金满心急如焚。
突然,他想到上游一些村民有捕鱼船。有船就能救人。骆金满爬上村里最高的五层楼,望着茫茫水面,在风雨中等待。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真的等到了船。看到一艘无人小船顺流而下,骆金满脱下衣服,准备下水拖船。
“我离得近,一起去。”村民蒋永泽看到后,也义无反顾地跳入洪水中去拖船。
船有了,骆金满和蒋永泽二人又找来一根木棍当船桨,划着小船开始救援。
当二人来到村民周三兰夫妻居住的二层老房子时,水已经淹到二楼窗户以上。
“屋里有没有人啊?”骆金满对着屋子喊了半天,却没人回应。但他不放心,用划船的木棍打破窗玻璃,爬进黑漆漆的房间查看。
这一看可把骆金满吓了一跳,只见老夫妻手抱栋梁,正瑟瑟发抖。骆金满二人连忙将老人背上船,转移到安全地带。
就这样,骆金满和蒋永泽二人一共救起13个人,有老人,也有孩子。这场紧急救援赢得村民们的一致点赞,骆金满却说:“我没觉得做了什么大事,只是不负自己。”
这就是骆金满,一个时刻不忘自己军人身份,致力乡村振兴的退伍军人。接下来,他将和振兴村的村干部们一起,依托村里得天独厚的板栗基地、红心柚基地及千亩河滩等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利用村里空闲耕地发展特色农业,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