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丹桂连枝说函辉(上)

作者:何薇薇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12月24日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政权,一直饱受争议,它既是汉唐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受宦官干政、夺权最严重的王朝。明朝的皇帝们也都不太有好名声,常与昏庸荒淫联系在一起。差点被宫女谋杀的世宗朱厚璁,有人夸他嘉靖中兴,有人骂他沉迷道教,差点被宫女勒死,最后死于丹药中毒;最具传奇色彩的光宗朱常洛,明宫三大疑案都与他有关,在位仅一月便因“红丸案”暴毙;光宗的老爹神宗朱翊钧,就是那个热门的万历帝,在位时间最长但创下30年不上朝的惊人纪录,被认为既有大功又有大过;还有著名的木匠皇帝熹宗朱由校,一生不爱江山爱木工……明朝在这样一群“不靠谱”的皇帝手里延续了276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人会发现,这其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明朝有着十分完善的政务制度和社会体系,朱重八的这些儿孙们也不全是戏剧中演绎得那样无能。光是明终其一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前有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后有崇祯帝自缢煤山“君王死社稷”,称明朝是史上最刚烈、最气节的王朝也不为过。

  明朝灭亡后,在最高统治者以身殉国这样惨烈的氛围下,文人志士反清复明的有之,以身殉国的有之,不胜枚举。有位临海籍的官员,就愤而投身到反清复明的大军中去,在崇祯帝自缢殉国后两年,眼见复国无望,竟于云峰山自缢殉节,他就是徐霞客的挚友陈函辉。

  陈函辉,万历十八年(1590)生于临海,原名炜,字木叔,号小寒山子,别号寒椒道人,史料称其“善草书,敏于诗”。相传陈函辉出生时,父亲陈三槐梦见忠愍公杨继盛登门造访。杨继盛是明代著名的谏臣,因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而遭诬陷下狱。在狱中备受拷打后遇害。陈三槐为官虽晚杨继盛数十年,但他早已闻知杨继盛事迹,十分敬佩其正直不阿的品质。因杨继盛字椒山,陈三槐便拆“椒”成木叔,取为儿子的字,寄望儿子能像杨继盛一样拥有高尚的品质和坚贞的性格。

  关于陈三槐的史料记载十分稀少,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张岱的《石匮书后集陈函辉列传》中提到,陈三槐中万历十年(1582)壬午乙榜举人,名列第二十九,曾任广州同知、江西南康府丞等职,地方志书称他在广州府为官期间“一尘不染,秉公执法,不避权要,首擒市梟朱小轩、关天成等,立毙杖下,土民聚观无不称快”。令人惋惜的是,陈三槐英年早逝,转任南康郡丞不久便溘然而逝。另外,有记载崇祯三年(1630)十二月,陕西吴起县有参将陈三槐被神一元所率农民起义军杀于宁塞堡。二者之间应该仅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陈三槐过世时,陈函辉尚年少,此前他一直跟随父亲的任职履历而辗转各地。父亲的忠义、公正,对少年陈函辉有很大的濡染,并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轨迹。陈三槐在江西任职时,曾安排陈函辉于北宋时被誉为六大书院之一的白鹿洞求学,其间有幸拜儒学大师、明末名臣黄道周为师。陈函辉天资聪颖,在严父和名师的教诲下,成就了满腹经纶和一身正气。《石匮书后集》称陈函辉仅十来岁就“解作《荔枝赋》及《仁物论》,一时以为异人”。

  陈函辉虽然少年早慧,但在功名一事上却成就颇晚。倒不是才学不足,而是他对出仕兴趣并不大。他牢牢谨记父亲遗言“持世无如忠孝,传世惟有文章”之警句,回家乡后隐居在云峰山中,专心学问,数年后学成出山,一时名扬浙东南,无人不知。天启七年(1627),已经38岁的陈函辉参加乡试,拔得头筹中了解元。然而中举之后,他亦没有积极准备会试,而是又“避世于小寒山,读异书,寄情诗酒,多谈经济,不复言帖括铅椠”。崇祯七年(1634)才参加礼部会试考取了进士,两年后补任江苏靖江县令。47岁才踏入官场,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已经为时略晚。事实上这也是陈函辉唯一就任的地方官。虽然后期南明政权也曾封他官职,但严格来讲只能算是前朝遗老了。

  陈函辉虽仅有靖江一任,但他在任上恪尽职守,颇有政绩作为。他主张废除苛捐杂税,推行“一条鞭”法,既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完成赋税份额。同时还大兴水利,疏通河道,开辟良田,称得上是造福了一方百姓,更因政绩斐然在吏部考绩中高居首位。然而当时正处于明末衰落时期,吏治黑暗,改革派与保守派斗争激烈。推崇改革的陈函辉被保守派压制,一直未得重用,置闲之余,只能以诗酒排忧。崇祯十四年(1641),陈函辉被御史左光先借对官吏考绩的审计之机,诬蔑以贪污罪,遭到革职。陈函辉短暂的仕途就这样划上了句号,但靖江的百姓却深为感念这位体恤民生的父母官,为他建造了祠堂,世代拜祭。为官一任,深得民心,这对陈函辉来说也算是最大的肯定和安慰了吧。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县官方曾多次派考察团来我市交流,更提出将陈函辉作为精神标杆,足见陈函辉在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历时数百年不减。

  被革职后,陈函辉回到了临海,在黄坊桥协镇署后的常平仓(今虎龙街)建了一处别业,自提匾额名为“谁园”(又名“北园”)。据《小寒山自序年谱》崇祯五年(1632)五月记载:“郡守礼聘予修郡志,遂移居北园,初名谁园,又名放园,予天放之民也。”这里“北园”是相对巾子山南麓的“南园”而言,“南园”即陈函辉避世的“小寒山”。南北二园,陈函辉经常往来互居。

  崇祯十六年(1643)冬天,金华东阳(今浙江东阳)土寇头目许都聚众造反,台州府丞朱辂奉檄监军会同讨伐。陈函辉此时虽已无官职在身,仍心系家国,主动变卖家产筹集军资,并集结了2000多人协助朱辂平寇,成功擒拿寇首许都。然而就在次年,京城被李自成攻克,传来了崇祯帝自缢的消息,王朝将倾令陈函辉悲恸万分。不久,福王朱由崧于南京称帝,陈函辉被诏任兵部职方司主事,监河南军。当时关于“拥帝”,各方势力有不同主张,这个朱由崧是个昏庸腐朽、追逐声色的主,陈函辉不愿就任,以母亲有病需要侍奉为由拒绝,无奈南明朝廷连发七道诏书,陈函辉不得不走马上任。清顺治二年(1645),陈函辉母亲病情告急,他火速赶回临海,抱恨的是到家时母亲已经过世。未能为母送终,这对孝顺的陈函辉打击很大,使他忧国忧民的心又多蒙了一层灰暗,也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同年六月,清兵攻陷南京,朱由崧被俘。当时鲁王朱以海驻守在台州,陈函辉劝谏鲁王监国,并一路侍从至绍兴,出任少詹事兼待读学士,后进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尚书。当时福州的唐王朱聿键已经“称帝”,然则明朝皇室气数已尽,各部残余不过是苟延残喘,早已失去了抵抗的能力。顺治三年(1646)五月,清朝派大军征讨浙东,钱塘江防线土崩瓦解,大批明朝官吏投降清军。月末,朱以海在众人护卫下离开绍兴,准备逃往海上。鲁王至海门登船,陈函辉辞别鲁王,悲怆道:“老臣不能扈从远去,誓以一死报殿下矣。”

  鲁王出奔,彻底击溃了陈函辉的扶危持倾之心,他深知复辟无望,返回临海后,他去了云峰山证道寺。这座寺庙与他深有渊源:出生时,他因与证道寺老和尚容貌相似,人们称他是老和尚转世;失意时,他曾避居寺中,闭门研习经史典籍;如今殉节,他将在此结束生命。

  决意自尽前,陈函辉写了10首《绝命词》,句句泣血,并作《自祭文》一篇,哀嚎“徐陵五愿,唯誓出家;文山七歌,尚思杀贼;辉得死所矣!”清顺治三年(1646)六月十五,五更时分,在强烈的求死意念下,陈函辉跳入云峰寺前放生池自溺,被寺中僧人救起,后在房中自缢而亡,终年57岁,葬于云峰山证道寺东。如今,证道寺仍在,放生池犹清,却已不见故人痕迹。

  绝命词

  生为大明之人,死作大明之鬼。笑指白云深处,萧然一无所累。

  子房始终为韩,木叔生死为鲁。赤松千古成名,黄蘗寸心独苦。

  父母恩无可报,妻儿面不能亲。落日樵夫湖上,应怜故国孤臣。

  臣年五十有七,回头万事已毕。徒惭赤手擎天,惟见白虹贯日。

  去年六月廿七,今年六月初八。但严心内春秋,莫问人间花甲。

  斩尽一生情种,独留性地灵光。古衲共参文佛,麻衣泣拜高皇。

  手着遗文千卷,尚留副在名山。正学焚书亦出,所南心史难删。

  慧业降生文人,此去不留只字。惟将子孝臣忠,贻与世间同志。

  敬发徐陵五愿,世作高僧法眷。魂游寰海名山,身到兜率内院。

  今日为方正学,前身是寒山子。徒死尚多抱惭,请与同人证此。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