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让科技在春耕中“挑大梁”

作者:叶 静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04月01日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是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位于永丰镇的斯敏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在农技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利用干籽播种、钵苗机插、机器换人等现代科技助力春耕春管,为全年粮食稳产丰收夯实基础。

  干籽播种不浸泡不易发病

  在中心的仓库里,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正和中心负责人郭斯敏一起,将种谷放进拌种机,一袋袋蓝色的种子“新鲜出炉”。种子怎么会是蓝色的呢?

  这是今年我市推广的干籽播种技术。早稻种子和调配好适当比例的药剂一起翻滚,很快便包裹上了一层蓝色的外衣。随后,工人们将药剂处理后的种子和土壤均匀混合,借助育秧播种机,播种环节就完成了。

  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汤学军介绍,以往传统的育秧流程需要浸种、催芽,工序耗时长,而且浸种后的种子胚芽长到一定长度就必须播种,如果突遇倒春寒、低光照等天气,对秧苗的成长就很不利。而新型的干籽播种技术,不仅减少了育秧流程,还可以延长种子储存时间,为秧苗成长争取最佳天气条件。药剂由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混配而成,能够有效防治苗床主要病害,并且强健根系,育出的秧苗整齐、强壮、盘根好。

  “我们把干籽播种技术称为‘三不技术’,不浸种,不催芽,不容易发早稻的恶苗病。我们从2019年开始试验这个技术,今年计划推广种植面积5000亩左右。 ”汤学军说道。

  钵苗机插不伤根返青快

  雨后的农场,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味道。在斯敏农机综合服务中心的智能化育秧大棚里,一盘盘齐整整、绿油油的秧苗蹿上来有一指高,长势喜人。走近大棚内细看,记者发现秧盘和以往的不一样,底部打了一排排颇像迷你盆栽的小孔,种子就放在每一个小孔里。

  汤学军介绍道:“这是钵苗秧盘,与钵苗育秧流水线和钵苗插秧机配套。以前,秧盘育出的苗根部盘结,插秧时机器会将秧苗撕开,损伤秧苗的根系。采用钵苗秧盘插秧时,插秧机只需要将一棵棵带土的秧苗推出来,不伤根,插秧后返青更快。”

  据了解,应用这项技术,秧苗可以做到带土无伤害移栽,当天就能返青,有助于提高稻谷产量,仅晚稻产量每亩可以提高50公斤到75公斤。

  育秧大棚智能化

  农户们和农技专家忙活了一上午后,智能化育秧大棚里新增的秧盘如块块拼图整齐排列。记者上手一试,小小的秧盘,叠在一起分量不轻,大棚里闷热,地面湿滑,人工来回搬运两趟身上就出了薄汗。

  现在,秧地中间没有了以往的排水沟,而是做了一个轨道,用于运送秧盘,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时近中午,天空下起了小雨。中心负责人郭斯敏拿起手机,查看棚内的湿度和温度各项指标,然后在屏幕上操作了几下,大棚顶部的棚布就缓缓合起。“秧苗对气温和湿度变化非常敏感,遇到晴天需要打开大棚,遇到雨天就需要关上大棚。以前,我们都是人工操作,费时又费力,忙活老半天才能将棚布卷起一半。现在,手机一键操作真的很方便。”郭斯敏说。

  记者还发现,和以前的大棚不同,这个智能化育秧大棚的顶部有一个个喷头,这是为秧苗浇水用的自动喷淋系统,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地发展大大减少了春耕工作中的“人力活”。

  为了给农业播撒绿色希望,农技专家还将在斯敏农机综合服务中心试种13个早稻新品种,推行侧深施肥等新技术,全力打造早稻集成技术示范点,让科技在春耕中“挑大梁”,为农村带来不一样的活力,也为乡村振兴“绘”出新图景。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