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眼球就像一台照相机,正常情况下物体会清晰地投影到我们眼底的视网膜。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即在松弛的状态下,光线进入眼内,物体投影在视网膜之前,进而看不清远处的物品,这一现象我们称为近视。
对于青少年和儿童来说,近视在学习阶段中的表现主要为看黑板或稍远的事物时模糊不清,但看课本写作业完全没有问题。
除了视力下降,这些表现家长也需要引起重视。
1.有些孩子看远的时候喜欢眯着眼睛,或者歪着头、斜着看;2.频繁地眨眼睛、揉眼睛;3.看电视时喜欢往前凑,阅读时书本拿得很近。
近视的成因:
近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遗传。父母有近视的,那孩子相对来说更容易得近视;如果家长双方都有近视的,那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心小孩的视力。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小孩自己不良的用眼习惯。比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过早或过多使用电子产品,缺少户外活动,还有饮食睡眠方面,这些都会有影响。
为什么要进行户外活动?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主要原理是由于大自然光线能够促使眼底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能延缓我们眼睛眼轴的增长,从而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这里我们强调的是能够接触自然光线。所以要白天出去户外活动,晚上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主动带孩子去户外活动,“目”浴阳光。学校应当鼓励孩子在课间走出教室,到户外活动,放松紧张的眼睛,体育课应当尽量在光线充足的户外环境中进行。
我们怎样去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第一点,我们要做到良好的用眼习惯,这点很重要;第二点,要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第三点,要增加户外活动;第四点,均衡饮食,少吃含糖食品,以及保证充足睡眠;第五点,从小要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了解孩子的屈光状态。
如何做到良好的用眼习惯?
首先,在阅读书写的时候,保持正确姿势,建议做到“一尺一拳一寸”,书本离眼睛一尺,胸口离桌子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其次,要控制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建议中小学生看书、做作业注意劳逸结合,遵循“3010”法则,即每学习30至40分钟让眼睛休息10分钟,最好休息模式是远眺(看6米外的事物)。幼儿园儿童看书、看电视,建议20分钟休息一次。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做到“四个不要”:不要在行进的车厢中看书,不要边走路边看书,不要躺在床上看书,不要在光线太亮和太暗的地方看书。
用眼光线环境应该注意哪些?
要做到双套照明,就是房间大灯要打开,还要在桌子左上方放台灯,尽量做到光照均匀,没有刺眼感觉,没有遮挡、阴影。
为什么要从小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专家建议,从3岁开始就应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了解儿童青少年的屈光发育情况。儿童青少年各个阶段防控目标是不一样的:学龄前儿童主要是管控远视储备,在小学初中阶段主要是防控其近视过快的地发生和发展,高中阶段主要是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
近视如何治疗?
目前还没有治好近视的任何仪器和药物;一旦确诊为近视应该及时配镜矫正。验配合适的眼镜需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进行医学验光,有一部分小孩有可能存在假性近视,需要散瞳检查。对于配戴眼镜后度数仍然加深较快的孩子,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方法来加强控制近视进展,如角膜塑形镜(OK镜)、0.01%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采用。
有些家长认为近视是个小问题,小时候戴个眼镜,长大做个手术就完事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近视手术确实能摆脱戴眼镜的麻烦,但前提是近视度数不高,万一近视度数超过了600度甚至一两千度这样的超高度近视,还会引起其他的问题,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新生血管以及后巩膜葡萄肿等,严重者可致盲。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八九岁的时候咨询医生,长大后是否可以做激光手术治疗近视。
其实近视手术是针对近视基本稳定、眼部条件适合的成年人的,它的原理是在眼睛表面或里面植入一个永远不用拿掉的“隐形眼镜”。所以,近视手术并非是真正彻底治愈近视,它只是帮助我们脱镜。如果是高度近视,做了近视手术,依然还是要每年定期检查眼底及眼压的。处于近视进展期的儿童青少年是不能做近视手术的,所以这阶段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近视的防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