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49天完成城中村改造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率先领跑攻坚行动。”在中秋来临前夕,古城街道谢里王村城中村改造“百日攻坚”专班工作组的这份“大礼包”,无疑是送到了征迁户们的心坎上。
早在8月31日,谢里王村高坎头地块村民房屋100%拆除完毕,提前实现清场;9月8日上午捷报再传,市建设局提前22天完成了203根围护桩、60根工程桩的桩基施工,为群众早日住上新房争分夺秒。
谢里王村2007年启动城中村改造,是全市最早启动城中村改造的村之一。因政策、资金等各种问题,10多年来项目推进时断时续,成为了全市时间跨度最久的改造项目。其中,高坎头地块与19号地块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是此次攻坚行动主攻的两块“硬骨头”。
7月18日,我市擂响了“百日攻坚”行动的战鼓。随即,古城街道内,机关干部、村级党员干部和24名从市委办等各部门抽调的“精兵强将”迅速集结谢里王村,组成攻坚专班。
“攻坚专班里有一半的人是首次参与征迁工作,所以接到任务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政策吃透,确保心中有底。”谢里王攻坚专班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攻坚行动由市领导领衔指挥,市建设局包干,分为综合协调组、政策处理组、工程建设组与法务案件组。在吃透政策、摸清底数后,政策处理组兵分4路,开启了“5+2”“白+黑”的24小时在线模式,重拳出击“积年沉疴”。
在过去的51天里,4个攻坚小组各出奇招,逐一击破堵点、难点。
一组借力“乡贤团“,重建“信任桥梁”。多年来,改造项目启停反复,加剧了征迁户对征迁工作的不信任。攻坚团队通过摸排社会关系为切入口,让乡贤成为政策处理首战告捷的“排头兵”。
二组搬出“老娘舅”,巧解“千千结”。不少征迁户因征迁分配出现家庭纠纷,攻坚团队找来“老娘舅”坐镇“公堂”,以政策规定为“公平尺”,用公序良俗厘清“陈年账”,让一家人都高高兴兴等待住新房。
三组化身“娘家人”,化解后顾之忧。征迁过程中带来的就业、就学、租房等不便,是群众们心里的“顽石”。攻坚成员们急群众所急,跑部门、找房源,用真心真情打动征迁户的心。
四组邀请“专家团”,提供专业服务。富华彩印包装厂是此次城中村改造中“26+1”中的唯一一家企业,攻坚团队邀请园林专家,为企业培育了15年的50株嘉宝树精心设计了移栽方案,避免了几十万的经济损失。
“你们为我们着想,是干实事的好干部。”这是群众,对谢里王村城中村改造“百日攻坚”专班工作组最多的评价。
分工不分家。在你追我赶的争先氛围中,攻坚成员们互帮互助。
“这家的亲戚,是我们组的乡贤。我们一起去做工作。”“你对接的征迁户要租房?我帮你们一起找房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势如破竹。
“征迁征出了新气象。现在村里的和谐氛围越来越浓了。”谢里王党支部书记陈强说,此前因为项目搁置,村干部做工作时也曾坐过“冷板凳”。通过攻坚专班的努力,大家又看到了住新房的希望,村内的笑脸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