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宋朝那些风雅事之酒文化

作者:宋攀利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12月02日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远在上古,中华民族已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在农耕生产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祖先便发现了可以用谷物酿酒。黄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类品种,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饮料酒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

  临海盛产美酒,早在宋代,出产的“灵江风月酒”和“蒙泉酒”就已被载入典籍,远近闻名。《六必酒经》作为台州现存第一部酿酒科技专著,著于清朝中期乾隆至道光年间。作者为宁海人杨万树,他总结了台州各地历代流传的酿酒经验,并融合了自己50年经营造酒业的亲身实践编撰而成。

  在书中,杨万树自豪地介绍说:“我台宁老酒,无灰酒也。制曲用蓼不用药,蓼亦清香解毒。饮酒至醉,不头痛,不口燥,医家用以治疾,极为精良。酒色如金,甘脆香浓。余家制曲,小麦粉拌以心汲水,酿酒采汲它泉溪流诸水,故酒色如镜,芬芳遒爽,不亚于绍酒也。”

  春秋时期,“至圣先师”孔子就说:“酒者可以养老也。”酿酒在临海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台州的“灵江风月酒”和“蒙泉酒”就已远近闻名。宋人陈耆卿《嘉定赤城志》载:“州衙内旧以灵江水酿酒……州有蒙泉,汲此泉水酿酒,因此为蒙泉酒。”

  据考评,当时酿造“灵江风月”的水源在一个叫陈婆坳的地方,在今永丰镇的一个山坳里。宋朝时紧靠灵江,水质很好,该村南北方各有一泓清澈的山坑水,似仙女散下的两条素白的舞绸,将村庄包围在里面,缓缓都绕过村庄向东流去,村民们称它为“两水夹金”。在清朝和民国时期,这里尚有两家王氏酒坊。

  宋代后期,官府酿酒已逐步转为民间私酿,从州、县、集镇、村庄,以至边远山区的农民亦有私酿酒,家酿酒逐渐兴起。到清代以后,临海城内有几十家酒坊。

  元明清时期,临海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很高,棉花、番薯等新物种先后引入并广泛种植。连带着酿酒业也有新的发展。

  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临海城内著名的有何义兴酒坊、汤良记酒坊、杨成美酒坊、泰来酒协坊等。其中最大的是何义兴酒坊,位于米筛巷。坊内建筑豪华,台门用青石板和青石柱构建,细磨的石柱和石门楣有用橄榄枝等植物作文饰的浮雕,门外有青石狮子两尊。为保证酒的质量,何义兴酒坊造酒的水质均从5里外的泉井洋挑来。其所酿的酒,醇香扑鼻。如遇酒出运或者酒糟出槽,酒香四溢,整条米筛巷和周围民居,都能闻得到,以至于过往行人均驻足不前。

  民国期间,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的朱家骅亲笔提携“三高积庆”匾额。

  从传说的故纸堆里,我们也能闻到浓烈芬芳的酒香。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的前列,酒也是一样,有着它自身的光辉篇章。关于酒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不过,人们普遍认同的有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三种。

  人世间有了酒,我们的生活便丰富多彩了,茫茫世间便增添了许多有趣的风景,短短人生便增添了许多悠长的滋味。酒之醇香,不仅在于它凝结了人间谷粮之精华,更在于它汇聚了文化之精粹,有连接传统、超越现实之韵。

  假如我们的老祖宗没能从腐烂了的野果和放久了的剩饭的酸香味中受到启发,发现了酿酒术,那么,我们回顾往昔的时候,也许少了许多兴味。我们的生活,也会少了很多的精彩。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