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白水洋豆腐的共富之路

作者:金晓欣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08月25日

  “旋转磨上流琼液,煮月铛中滚雪花。”说的就是豆腐。在白水洋镇,这小小的豆腐,不仅有着自己的特色,而且还成为了当地的行业招牌。传承了几代人的石磨,磨出了浓浓的豆香,更磨出了一段充满“精气神”的共富故事。

  探索,豆腐小作坊的突围之路

  白水洋豆腐的制作历史悠久,始于汉朝。到了现代时,白水洋镇内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熟练地制作豆腐,豆腐作坊达500余家,不少人还走进了长三角的各个城市扎根卖豆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说起豆腐,食客们下意识就会联想到“白水洋”。

  “虽然豆腐从业者众多,但是大家都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而且所售豆腐缺乏统一的官方品牌认证,对于整个行业发展来说,这就成了止步不前的‘痛点’。”白水洋镇党委书记程卫国告诉记者,白水洋豆腐小作坊大多是夫妻经营,产品同质化,导致白水洋豆腐的总产量不高,在行业市场占比低。

  如何打破豆腐“低、小、散”经营困局,白水洋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在探索。

  让白水洋豆腐拿上“身份证”,是破局的第一步。当地党委政府深挖白水洋豆腐历史,2009年6月,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成功进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的时间里,该镇商会党组织积极引导、组织报名参加行业内的大小赛事,白水洋豆腐通过频频“露脸亮相”不断提升知名度。2023年1月,浙江省“百县千碗”挑战赛火热举办,在参赛的24个豆腐菜品中,白水洋豆腐脱颖而出,荣登“十佳豆腐”榜首,瞬间成了临海餐饮界的“网红招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吃货们专门来临海打卡这道美味。

  转折,“企业带行业”的崛起重生

  有了知名度,白水洋豆腐紧接着迎来了破局第二步:如何以小产业成就大行业?

  行业要发展,就得有“领路人”。白水洋镇党委政府经过前期排摸,发现身为白水洋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之一的金朝10多年来一直经营着天意食品有限公司。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品质在行业内却是有口皆碑。他正是小作坊们崛起所需要的“带头大哥”。

  一天,程卫国找到金朝,说明来意。一听是振兴家乡豆腐事业,金朝立马就答应并且决定在镇区设立工厂。随后,程卫国带领着相关人员花费了3个月时间在镇区内多次选址,机关党员干部化身助企专员,全流程、点对点为企业解决各项困难;在销售环节,更是积极帮助企业对接线上“头部”生鲜销售平台。

  白水洋镇对企业也提出了品控要求。凭借着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天意食品有限公司在改进工艺的同时也保留了白水洋豆腐独特风味,迈出了规范化生产的第一步。例如,对炉灶口的尺寸大小等反复推敲,做到定时定量、炉内恒温;保持石磨磨浆,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工,保留本味又提高效率;坚持人工全卤水点浆,为豆腐“注入灵魂”。方寸之间,可见匠心。

  “在政府的指导下,现在我们的白水洋豆腐走出了菜场,被当作伴手礼,卖出了好价格。甚至有些常年在外工作的白水洋人思念家乡的味道,会通过商会的渠道向我们购买白水洋豆腐。”金朝有些兴奋地说,如今他的企业生产面积超40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超2000吨,不仅在生产规模上是豆腐行业中的翘楚,在产业现代化发展上也是龙头标杆企业。按照目前的发展进度来看,预计近两年企业年产值有望实现3000万元,线下门店可达30家。他们将依托党建联建机制,直接带动周边300多名群众就业。金朝制定了一个“白水洋豆腐未来计划”:产值突破1亿元,开拓实体门店500多家,将原先分散的个体店都凝聚起来,让“白水洋豆腐”自成一派。

  出圈,风味好物的共富大图景

  搭乘着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的快车,白水洋豆腐在全国逐渐火爆出圈。不少豆腐店在招牌上特别标注“白水洋”。而这也为白水洋镇党委政府提了一个醒:“白水洋豆腐”想走得长远,得有品牌意识。

  “如何鉴别是不是正宗的白水洋豆腐?规范化的行业标准就是最好的尺子。”程卫国说,据粗略统计,当前白水洋的豆腐从业者近2000人,而在市场上出现的“白水洋豆腐”经营店远超实际从业人数。近年来,白水洋镇坚持党建引领,成立临海市白水洋豆腐协会,邀请非遗传承人与经验丰富的从业者入会,让他们根据白水洋豆腐的制作技艺与特色口感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破解“量少难卖、品质不一、相互竞争”等问题,促进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此外,白水洋镇还建设白水洋豆腐传统技艺非遗展厅,打造以“党建引领+企业投资+协会参建”为运营模式的豆腐共富工坊,为龙头公司、豆腐协会、村民等共富产业建设主体提供交流平台;在镇区的中小学校、琳山农校设立研学基地,聘请非遗传承人为讲师,开发白水洋豆腐校本课程,培养特色产业技能人才。

  共同富裕,是“一方”拉着“一片”跑。白水洋镇深入践行“地瓜经济”,以白水洋豆腐为根系,向外延伸产业链。比如,在镇区的高山村内建立500多亩“六月豆”种植基地,带动60多名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人均增收1万元;在紫阳街核心街区开设白水洋豆腐共富工坊直营店,推出系列豆腐产品,在游客市场中闯出新天地;借助乡村旅游“热”,将白水洋豆腐与周边生态风景捆绑宣传,探索开发以“豆腐研学”为主题的旅游路线,以豆腐共富工坊为地标点位,形成产业整合联动的格局,带动实现全镇豆腐全产业链增收千万元。

  “接下来,我们还要强化党建引领,在品牌授权生产上发力,与‘头部’生鲜平台进一步合作,吸引更多投资者,让他们看到白水洋豆腐产业的发展潜力。”说起白水洋豆腐今后何去何从,程卫国踌躇满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