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上午,在中国·杜桥眼镜城,工作人员接力将一箱箱护目镜搬到运输车上,准备运往3600公里外的西藏嘉黎县。这是杜桥镇政府与市眼镜行业协会联合开启的一场援藏行动——向嘉黎县捐赠4.5万副护目镜,帮助当地百姓预防雪盲症等眼部疾病。
据了解,嘉黎县位于西藏那曲市东南部,地处唐古拉山脉与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平均海拔4500米,年日照数达2405.2小时。嘉黎县共有常住人口4.2万人,由于高原气候和超强的紫外线生活环境,老百姓的眼睛长期干涩、红肿,不少人患上了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疾,护目镜是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2024年10月,杜桥镇政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联合市眼镜行业协会,发动副会长单位、规上企业等40多家眼镜企业加入到援藏队伍中。考虑到不同厂家的产品标准、款式、材质不一,大家最终决定以集资的形式,选定3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分别赶制男款2万副、女款2万副、儿童款5000副。
“我们的镜片按照UV400标准生产,可有效阻断紫外线,镜架也是经过特殊处理。我们这样做,目的是尽可能延长眼镜的使用寿命。”市眼镜行业协会会长、浙江展生眼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恭生告诉记者,10月本是眼镜生产销售旺季,有些企业甚至推掉了商业订单,优先赶制这批爱心订单,最终在去年年底完成了这批护目镜的生产。
“这批护目镜原本去年下半年就要送去,因西藏冰冻封山推迟了。今年3月路面解冻后,我们立即联系物流公司,希望尽快将这批眼镜送往嘉黎县。”市眼镜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兆水告诉记者,捐赠的4.5万副护目镜分两批运送,3月24日发车的首批护目镜预计于一周后抵达目的地。
我市是国内外知名的眼镜产业基地,有“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眼镜出口基地”等国家级金名片。杜桥镇有着“中国眼镜第一镇”之称,目前有眼镜生产企业700多家,眼镜淘宝村25个,眼镜电商600余家;眼镜总产值超70亿元,产品远销全球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太阳镜片8亿副,占全国产量的30%。
“此次杜桥眼镜援藏行动,不仅为西藏人民送去了优质的眼镜产品,也是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的生动体现。”杜桥镇政府一位负责人说。
接下来,杜桥镇政府还将与西藏登山学校开展校地合作,并捐赠500副全新研发的登山专用护目镜。该校是全国唯一、世界第二所登山人才培训摇篮,日常训练对护目镜防紫外线、防风、耐低温等性能方面要求较高。希望通过极限登山测试,杜桥眼镜实现在功能对比和适用性场景上的跨越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