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临海创青“村”: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

作者:张国辉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青年兴则乡村兴,人才聚则事业旺。4月7日上午,2025年“我在临海创青‘村’”活动启动仪式暨江南溪望谷·共富学堂开班典礼举行。市领导吴华丁、陈荣世、陈建波、宋江涌、林敏、刘宇尧等出席活动。

  活动中,与会市领导共同启动了“山海青创营”,该平台以创新为IP,搭建起了各方协同合作的桥梁,致力于整合资源、激发活力,为乡村产业升级、人才汇聚、文化繁荣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山海青创营授旗仪式、大视听创客社区授牌仪式、江南·溪望谷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授牌仪式、溪望+数字创客青年社区授牌仪式。

  青年入乡注入乡村活力

  “千万工程”自实施以来,已成为浙江推动城乡发展的关键战略,为乡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典范。

  当下,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要课题。而青年,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与创造力的群体,无疑是攻克这一课题的核心力量。他们如同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乡村发展的脉络之中。

  临海古建第四代传人黄郑强刚刚加入山海青创营,作为青年代表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将立足古建行业,在江南·溪望谷打造具有更多古建元素的体验场景,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古建筑,了解古建筑。

  “乡村振兴一定要把当地区域性的IP挖掘出来,再做放大。”山海青创营青年代表、台州院子“胜坑丨廖舍”古村民宿主人徐加强说,很多乡村的发展模式趋于雷同,乡村发展一定要扎根本土、因地制宜,同时发动当地村民和在地的传统技艺能人一起去做。

  当天活动中,近百名青年人才共聚一堂,分享奋斗故事,让活动也成为了一次青春宣言。接下来,青年人才们将带着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在乡村的广袤天地里大干一场。

  导师指路护航青年成长

  乡村振兴需要青年的热血,更需要前辈的指引。此次活动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和资深从业者担任导师,为乡村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

  活动中,高级工程师、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黄大树,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王祥,乡立方乡村发展集团和海上海、上山下乡等机构联合创始人莫问剑等7位专家被聘为青年导师。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对乡村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要推进城乡融合,让乡村成为城市人愿意来消费、休闲、生活的一片热土。”山海青创营导师、乡立方乡村发展集团和海上海、上山下乡等机构联合创始人莫问剑表示,要在城乡融合的结合点上来创造更多机会,为年轻人在乡村干事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

  接下去,导师们将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培训、进行实地指导等多种方式,帮助乡村青年提升专业技能,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为青年入乡之路点亮明灯,助力青年更好地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平台吸引构建共富矩阵

  此次活动中,尤溪镇、小芝镇、河头镇作为我市首批青年入乡点位,先后发布青年入乡“招募令”。与此同时,江南街道、汛桥镇、永丰镇、括苍镇也分别推介了各自的乡村产业规划,为青年入乡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共青团临海市委书记上官州强表示,接下去,将以19个镇街的共富工坊等为阵地,以“我在临海创青‘村’”这个ID为主体,开展一系列招商引贸工作,支持青年开展经营创新活动。

  据了解,“我在临海创青‘村’”主题活动的举办,既是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加速建设共富高地的一次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青年入乡“十百千”工程,强化“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供给,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在农村实践学习、就业创业,着力打造更多现代“新农人”“农创客”,实现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接下去,我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提速缩小“三大差距”,深入吸引更多青年入乡,为推动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临海经验、临海样板。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