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进“一扇门” 解“千千结”

——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田中队“四解”工作室工作纪实

作者: 陈佳妮 通讯员 郭婷婷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5年04月11日

  “原本以为会烦琐耗时,没想到就这么圆满快速地解决了!”走出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田中队的大门,在我市务工的四川人廖先生发出这番感慨。他因发生交通事故,与对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产生分歧,双方来到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田中队的“四解”工作室寻求调解。通过专职调解员的案例解说和耐心沟通,保险公司理赔员提供可行的赔偿方案建议,这起纠纷第一时间就地化解。

  自去年10月以来,“四解”工作室已成功调解近70起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涉案金额将近400万元,调解成功率近90%。

  “1+N”汇聚调解合力

  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田中队负责大田街道、东塍镇、汇溪镇的交通管理工作,辖区总面积2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95万人。辖区内物流、彩灯、休闲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居多,外来人口数达7.05万人,以往发生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全靠民警来开展。

  去年10月,该中队创新工作方法,成立“四解”工作室,将熟悉交通事故处理、保险公司理赔业务和法律规范工作的人员集合到一起,通过精准把握交通事故当事人的不同诉求,以“接地气”的方式,讲法律、摆道理、析利弊,有效缩短交通事故处置周期,提升调解工作效率。民警则专注于事故认定及其他警务工作。

  专职调解员卢亮亮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他有着多重身份:台州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局)陪议员、台州市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台州市仲裁委特邀调解员……自入驻“四解”工作室以来,他已经接待交通事故纠纷等方面的法律咨询500余人次。

  “交警、保险、调解员和当事人四方都在现场,有什么问题当场就能解决,政策不懂的我们也会现场解释。”卢亮亮说,以往群众发生交通事故,要跑交警队、保险公司,有的还要去法院起诉,一套流程下来耗时费力,现在大家同进“一扇门”,通过“背对背沟通+面对面协商”的调解策略,基本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诉前,非常便民利民。

  “靠前服务”获群众满意

  为何要在交警队成立一个调解工作室呢?

  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田中队中队长吕祖兵给出了解释,该中队10多年前曾在全省首创了“双调解模式”(即“台州仲裁委员会调解”和“临海市行政调解中心调解)。在“双调解模式”下,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受理更加方便快捷,办理更加灵活快速,简单的事故纠纷,几十分钟便可成功调解。而且,调解人员专业度高、经过仲裁的调解结果强制有效,都能为调解双方提供充分的保障。根据近年来交通事故矛盾纠纷的特点、群众多元化的诉求,他们汲取“双调节模式”的经验,创新推出了提供一管到底的“管家式”服务,“四解”工作室就这样应运而生。

  “四解”工作室工作流程中,从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到交警出现场、事故责任认定、财产损失认定、医院救治,每个环节实现信息互通。得益于此,“四解”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就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当事人遇到的“难点”“节点”随时提供相应帮助,为当事人排忧解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发生交通事故,我们出警时会随身带一个文件袋,上面印有事故理赔所需资料,以及调解工作室的咨询电话,方便当事人来这边处理事故理赔时,将所需材料一次性携带完备,避免跑多趟。”吕祖兵说。

  “警保联动”利民举措暖人心

  4月,一辆电动车与轿车发生碰撞,伤者被紧急送医后却面临医药费筹措难题。这时,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田中队的“警保联动”专员迅速介入,仅用2小时便通过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完成1.8万元医疗费垫付,让伤者第一时间获得救治。这是该中队自2024年创新实施“警保联动”机制以来处理的第53起成功案例。

  原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田中队民警在工作中发现,部分伤者因无法及时支付医疗费延误救治,轻微事故因赔偿纠纷升级为矛盾。为此,该中队负责人主动对接辖区内中国平安、太平洋保险等5家保险公司,创新“责任认定前先行垫付”机制,通过设立救助基金等形式,打破传统保险赔付周期限制,帮助事故当事人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垫付医药费,让伤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这一利民举措得到辖区交通事故伤员家属的连连称赞。

  “四解”工作室成立以来,收到了不少群众送来的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承载着一个温暖的故事,也彰显了群众对该中队道路交通纠纷调解工作的高度肯定。

  “我们不仅要做好道路安全的守护者,更要成为群众危急时刻的撑伞人。”吕祖兵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田中队将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联动各方力量,发挥“四解”工作室资源优势,不断优化服务举措,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解模式,打造更加务实便民的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平台。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