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叮咬带来的困扰远不止瘙痒那么简单。东南亚游客因蚊虫叮咬高烧昏迷,非洲儿童因感染疟疾不幸离世,这种微小生物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头号威胁”。看似普通的蚊子口器,实则是携带疟原虫的“致命武器”,每一次叮咬都可能引发持续高烧、剧烈头痛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今天,让我们全方位了解一下疟疾的那些事。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疟原虫经蚊子(主要是按蚊)叮咬而传播的寄生虫病,通常又叫“冷热病”“打摆子”“发疟子”,夏秋季节常见,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WHO优先关注的全球危害最重的传染病之一。
疟疾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全球每年因疟疾死亡约100万人。因原虫株、感染程度、免疫状况和机体反应性等差异,临床症状和发作规律表现不一。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分为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4种。
疟疾临床表现有哪些?
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有时还伴有头痛、呕吐、腹泻、咳嗽。发热时体温可达40℃以上,几个小时后出大汗热退,症状缓解。间日疟一般隔天发作一次,恶性疟每天或不规则发作,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昏迷和休克以及肝、肾功能衰竭等,如不及时救治,有可能因病情延误而危及生命。
疟疾的流行特征是什么?
在全球,疟疾广泛流行于北纬60°至南纬30°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当前,非洲、南美洲以及东南亚、太平洋岛国等地区疟疾流行严重,且主要为恶性疟。
在我国,历史上疟疾流行于辽宁省南部以南除西北沙漠、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外广大地区。其中北纬33°以北仅流行间日疟,多数地区流行程度低;北纬25°至33°之间流行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程度较高;北纬25°以南流行间日疟和恶性疟,流行程度较高。
疟疾是如何传播的?
当雌性媒介按蚊叮吸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时,疟原虫随血液进入蚊体,在适宜温度条件下,疟原虫经过发育、繁殖形成子孢子。进入蚊子唾液腺的子孢子在蚊子再吸血时随唾液进入人体传播疟疾。输入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使用被带有疟原虫人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等也可传播疟疾。疟原虫也可经胎盘传给胎儿,但较少见。
按蚊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情况下仅有少数种类能传播疟疾。在我国已知的60余种按蚊中,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被公认为我国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
疟疾的检查和治疗
是怎么样的?
疟疾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血液检测、抗原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
疟疾治疗主要通过抗疟药物,还有采取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输血等支持疗法,此外对如有脑型疟等并发症的患者,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如何预防疟疾?
预防疟疾最有效的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蚊虫活动高峰期(黄昏和夜晚)到野外活动;如必须在户外作业,可穿长袖衣和长裤,皮肤暴露处可涂抹驱避剂,防蚊叮咬;睡前可在卧室喷洒杀虫剂或点蚊香;睡觉时使用蚊帐或长效蚊帐;房屋安装纱门、纱窗。
另外,及时发现、规范治疗疟疾病人,对间日疟患者于第二年春季进行根治;对进入高疟区的人员必要时进行预防服药,方法为每月1次服磷酸哌喹600mg;对来自高疟区的人员加强检测,发现病例时应及时给予规范治疗及隔离;不过开展灭蚊,重要的是消除积水、根除蚊子孳生场所。
尽管我国疟疾防控成效显著,但全球范围内它仍是重大健康威胁。随着国际交流频繁,输入性风险不可忽视。防蚊是关键,尤其是前往热带地区时,务必做好防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