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在江南·溪望谷书写乡村振兴的临海范本

作者:  来源:  时间:2025年08月01日

  用“生机勃勃”形容江南·溪望谷非常贴切。自2023年9月试营业至今,江南·溪望谷已吸引游客超120万人次,产生经济效益近亿元;沿溪各村集体实现经济收入翻番,年收入均超100万元、平均增长率超300%;新增就业岗位550余个、人均年增收超3万元,先后被列入省级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长三角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践案例。

  当“两山”理论遇见“千万工程”的实践智慧,“因地制宜”的哲学与“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不断重合,江南·溪望谷的蜕变就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层逻辑:不要标准化的开发模板,而是要根据实际发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因地制宜谋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浙江,最不缺的就是山水资源,为何独独临海就能将江南·溪望谷打造成共富、共美的典型案例?究其根本,是临海根据实际情况在此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每个区域的自然禀赋、文化基因、产业基础都是独特的“发展密码”,需要解码后转化为发展动能。临海以香年溪为轴线,串联沿溪各村,以餐饮、康养、民宿等业态板块不断强化乡村文化、乡村体验、乡村产业概念,形成“一溪六村”的发展集群。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还不断突出人的作用。连开两届主理人大会,诚邀海内精英人才入乡,将先进的理念、创新的项目融入山水褶皱之间,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在地IP。反之,青年人才也在此得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成就。这种“共生模式”打破了城乡二元对立,让乡村成为资源流动的枢纽而非终点,真正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变得可触可感。

  “千万工程”强引领,缩小城乡差距研磨幸福底色。回溯发展的初心,临海坚持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协同可持续发展。当前的浙江不断深化与提升“千万工程”,临海也始终保持着排头兵的奋进姿态。江南·溪望谷的“出圈”是发展的必然,也是临海为各地在乡村振兴领域先行探路的一次勇敢尝试。发展的质量比速度更重要,特色比规模更关键。随着“夜溪望”等创新之举的持续推出,再次印证了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创新机制”为保障,去实现价值转化,“独特性”就等同于“竞争力”。

  步入逐梦的中场,江南·溪望谷可以继续朝着“生态+”发力,利用溪流、竹林、茶园等天然资源发展“微度假”产品,让“溪望农产品”成为高端市场的宠儿;鼓励本土“非遗”成为文创主角,推动在地文化成为看点与亮点。同时,也要将乡村振兴的热度从“红一时”推向“一直火”,以研学、生态课堂等形式让山水成为“有故事、有温度、有收益”的生态产品,也让“两山”实践不断传承接力,在不断缩小的城乡差距里安置诗意的“慢生活”。

  未来可期,不是对结果的笃定,而是对过程的信任。江南·溪望谷里的希望,不在远方,而在努力的分秒之间。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90050 | 浙ICP备06040867号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