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临海专题 >> 灵江评论 >> 言论
字号:    [打印]

内外兼修打造“美丽学校”

作者:徐明朗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09月14日

  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明确提出的战略目标。在教育系统,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从人民满意的高度出发,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把每一所学校都建设成为“美丽学校”。中小学校打造的“美丽学校”,涵盖学校的生态环境和校园文化,涵养师生的品德行为、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感,是诸多发展因素的集中融合,是学校美丽外表与深厚内涵的有机结合,内外皆“美”。建设“美丽学校”,当“内外兼修”。

  一、坚持环境育人,建设美丽校园。

  优美的育人环境,是中小学“美丽学校”最基本的物质载体和外显标志。中小学校要坚持环境育人,把“立德树人”作为“美丽学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顶层设计校园环境和景观,力求校园的一屋一舍绽放外在美,一语一言尽现内涵美。

  1.要加强“三化”建设。“三化”指绿化、美化和净化,是“美丽学校”最外显的直观展示,是外在美。要以创建“绿色学校”为载体,科学规划校园的绿化用地,精心设计校园的植被,力求校园绿化覆盖率不低于校园总面积的30%。要突出校园“美的设计”,精心美化校园的建筑、道路和景观小品等每一处设施,注重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统一,精心选用外观、色彩和材料等,追求创新和个性。要时时确保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无卫生死角。要通过开展“三化”行动,让美丽在校园随处可见,让校园真正成为全体师生工作的乐园和心灵的港湾。

  2.要立足文化育人。校园是育人的主阵地,但以校园文化育人再深入人心、触及心灵。要着眼精神引领,顶层设计校园文化品位,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在地方优秀文化精髓中植根,深入挖掘学校人文精神与发展内涵,推进“一校一品”文化建设工程,打造学校文化发展主题,逐步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品牌。要突出文化润泽,以校园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因景而异,全方位加强教室、寝室、阅览室、图书馆、办公室、食堂、楼道等校内公共场所的文化元素建设,让校园里的亭台楼阁、墙廊花树,无一不体现人文情怀,浸润文化气息,绽现育人无声。

  二、坚持改革引领,营造美丽课堂。

  教室是学生在校待得时间最多的场所,课堂教学是“美丽学校”建设的生命力。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我们建设“美丽学校”,必须要把深化课程改革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和平台,让课堂教学绽放“美丽之花”,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绽放“美丽生命”。

  1.要丰富课程建设。建设“美丽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程是载体。要加强基础性课程建设,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要突出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建设,牢固树立选择性教育思想,以选择性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深层改革,积极培育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要加强拓展性课程开发,通过挖掘本地的优秀文化传统,提炼学校的特色文化精神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加快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建设,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要优化课程的实施,加强各学段课程的衔接研究,促进各类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统筹开发课内、课外各类课程资源,扎实开好中小学校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要打造高效课堂。学习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苦学即乐学,乐学亦苦学。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因此,打造“美丽学校”的主战场,当在“高效课堂”。要深入研究“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牢固树立面向全体的课堂教育理念,着力打造中小学“生本课堂”“自主课堂”“翻转课堂”等,促进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快乐学习。要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树立自主、合作、交流等教学理念,摒弃“填鸭式”“注入式”等传统低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师生民主平等、互动对话的课堂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譬如在生源不足的乡村学校探索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条件许可的农村初中探索实施分层走班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优化课堂作业设计,追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多样化和针对性,提倡教师多形式布置实践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实现课堂作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堂向生活拓展,真正放飞孩子心灵,延续课堂美丽。

  三、坚持“四有”标准,培养美丽教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美丽学校,最美是人。人之美,体现在师生的言行之美、心灵之美、学识之美。师之美,美在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打造“四有”美丽教师,是打造“美丽学校、美丽学生”的重要保证。

  1.要提升师德修养。美丽教师,师德为本;最美教师,美在师行。要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的理想境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自觉践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增强职业情怀。要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发正能量,开展“最美教师、我最喜欢教师”评选,组织“师德讲师团”开展巡回宣讲,深入开展“德怀天下、爱满校园”等师德教育主题活动,让学校教育真正成为“爱的教育”。要加大师德考核、监管和惩治力度,建立中小学教师负面清单,实施师德考评积分制管理。要通过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师德教育和管理,不断优化教师厚德清正、恪尽职守、敬业爱生的师表形象。

  2.要培养扎实学识。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具备扎实学识,才能走进学生心灵,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快乐。要加快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教育管理部门要研究完善教师的培养培训机制,改革学校的教研、科研、职评等各类考核评价的办法,推动教师始终站立知识发展前沿,提升教育改革发展理念,充实学生发展的有益知识。要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推进“三名”(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名师资源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深入开展“名师论坛”“名师送教”“名师包干”等活动,提升名师的人格影响力,助推广大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四、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美丽学生。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根本。中小学教育,必需坚持以德为先。建立“美丽学校”,必要培养“美丽学生”。培养“美丽学生”,必要严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1.要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疫情期间发生的许可馨事件,再一次深深拷问中小学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必然要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落实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保证。要提升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突出社会关爱、社会责任和家国情怀教育,增进德育工作的学科渗透、学段衔接和实践延伸,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精心组织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国学经典诗文诵读、美德少年评选等主题活动,切实加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生态教育、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要加强中小学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快思政队伍培养,充实思政队伍力量,提高思政队伍待遇,不断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情操,做健康、快乐的美丽少年。

  2.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现代教育理念。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始于家庭教育,但成于学校教育,所以学校教育是重点、是保证。要坚持面向全体,突出教育公平,坚持有教无类,重点关注家庭经济有困难学生、学习有困难学生和心理有异常的学生,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健全扶困助学等各类帮扶机制,让每一名学生都接受良好的合适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要坚定不移推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始终坚持既重智育、更重德育,既重智育、更重体艺教育,要在中小学校深入开展“两体一艺”“阳光体育”“一校一品”等活动,真正让高雅艺术进校园,让优秀戏曲进课堂,强健中小学生体魄,全面提升中小学的艺术素养。要树立科学质量观,深化中小学评价机制改革,建立中小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制,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等级制”评价方式,落实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不断建立完善适应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评价体制机制,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提供人才支撑。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