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超标,甚至铅中毒,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儿童更容易铅中毒?家长们要怎样预防铅中毒?要想让孩子远离铅中毒,家长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儿童铅中毒后果严重。铅中毒是指儿童接触铅,导致体内铅负荷达到较高水平,对儿童造成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危害。
铅与铁、钙、镁、锌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完全不同,铅对人体没有任何生理功能,反而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人体的铅水平,或者说铅的含量,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铅含量来检查,单位为微克每升。
铅对儿童的伤害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最大最明显。会影响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影响儿童智商。有研究提示,儿童的血铅水平每上升100微克/升,其智商就下降6至8分。也有研究发现,儿童过高的血铅水平与儿童多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攻击性行为以及成年后的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除了神经系统外,铅还会对儿童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骨科发育都会造成损害,还会引起各类营养素、微量元素丢失造成酶系统紊乱,继而引发相关生理功能低下。严重的铅中毒甚至会造成儿童死亡。
儿童对于铅的吸收率约在42%至53%。儿童对铅的吸收通过肠道和呼吸道吸收两种方式。其中肠道吸收是儿童铅吸收的主要途径。儿童有比较多的手口动作,喜欢把手放到嘴里,手没洗干净就容易把铅尘吃进去。其次,儿童单位体重摄入食物比成人要多,通过食物途径摄入的铅也相对较多。还有,儿童胃排空比较快,这时候铅的吸收率也会高不少。
除了消化道吸收,儿童通过呼吸道吸收的铅也不少。空气中的铅经呼吸道吸入肺内,再通过肺泡毛细血管吸收入血。铅主要积聚在离地面1米左右的大气中,而距地面75厘米至100厘米处刚好是儿童的呼吸带;儿童对氧的需求量大,吸入铅的量同样也更多。
除了更容易吸收铅外,儿童排铅的能力也远不及成年人。成人每天的最大排铅量为500微克,而1岁左右的幼儿每天排铅量只有成人的1/17。进入儿童体内的铅只有66%左右能被排出,其他的都留在体内。
预防铅中毒要从生活细节做起。铅在体内的量越少越好,最好是零。但在工业化的今天,要让人体铅摄入量为零非常困难。现在基本上所有人体内都存有或多或少的铅。要想让体内铅少一些,离铅中毒远一些,就要从一些生活上的细节做起。
在日常饮食方面,要少吃含铅量高的食物,多吃能帮助排铅的食物。每天早上用自来水时,将水龙头打开放1分钟至5分钟,把水管内静置了一晚的水放掉。平常多吃鱼、肉、蛋、禽及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来促进排铅,如油菜、卷心菜、苦瓜、猕猴桃、枣等。蔬菜水果食用前能削皮就削皮,不能削皮的必须要清洗干净。不吃或少吃高铅的食品,如传统方法制作的皮蛋和爆米花,少吃膨化食品,少喝易拉罐饮料。多吃奶制品等富含钙物质,多吃瘦肉、黑芝麻等富含铁食物,多吃肉类、海产品、坚果、粗粮等富含锌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