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情怀不变,文化不衰。”五年来,我市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非遗传承与保护风生水起,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全市各地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处处展现着文化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我市的文旅体育发展氛围越来越好了,传统文化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作为临海人,我感到很骄傲。”谈起近年来临海文旅体育产业的发展,市民张先生竖起了大拇指。
公共文化推进有力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惠民工程是政府民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我市广大文化工作者牢牢把握这一方向,群众喜欢什么、期盼什么,文化工作就展现什么、推进什么。
自从我市“和合书吧”建成开放以来,退休在家的刘老先生就多了个好去处,每天早饭后,他都会和老伴一起前往家附近的“和合书吧”,找本书,静静地呆上半天。刘先生表示,在这里,休闲学习两不误,感觉生活在临海的幸福指数都提升了。
“走,逛书吧去!”像刘老先生一样,越来越多的临海人开始爱上了逛书吧。在临海市区,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正悄然走进大家的生活,市民们的文娱活动也多了一种打开方式。
据了解,五年来,我市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我市主城区建有国家一级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二级博物馆以及展览馆、非遗馆、规划馆、艺术馆等公共开放空间,全市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52家,实现19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覆盖。我市全面打造“和合书香城市”,构建“十分钟图书阅读圈”,建成“和合书吧”(自助图书馆)17家,建成镇(街道)图书馆分馆9家。
如果说“和合书吧”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休闲的平台,那么,市文化馆推出的“府城文化百花园”系列群文活动,可谓为市民们打开了另一片文艺天地。
——开设“桃蹊学堂”。组织器乐、舞蹈、声乐、戏曲、摄影等培训和摄影创作采风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举行“兰芷传承”活动。组织人员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开展小品、民乐、越剧等公益辅导服务。
——组建“风荷团队”。扎实推进“戏曲票友之家”“崇和合唱团”“丝竹民乐团”“青年舞蹈社团”“天使合唱团”“东二九电声乐团”“戏剧社团”等公益性文艺团队建设,把精彩演出送到群众中间。
——举办“舜华艺展”。今年以来,先后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展;《小城印记》系列展览和“风扬正气墨捍清风”临海市清廉书法展等活动。
“做群文工作很辛苦,但要坚持,文化干部要有奉献精神,要有情怀。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作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好服务,努力把我市的文化惠民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市文化馆副馆长金晓霞对记者说。
全域旅游基本形成
以前,市民说起逛老街,就会想到古城街道的老城区域,而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街被修缮一新,成了很多人慕名而去的打卡地,尤溪老街就是其中之一。
“想不到在尤溪还有这么一条老街,保持了这么好的原生态。”来这里游玩的人们纷纷说道。
尤溪老街始建于1840年,自黄港桥起,止于天主堂,街长约500米,一度是尤溪镇百姓的货物贸易集散中心。近年来,尤溪镇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在保持老街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对部分建筑外立面进行了修缮和提升,对部分危房进行了加固和改造,使老街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尤溪老街的重新开街,只是我市打造全域旅游的冰山一角。近年来,临海的旅游目的地正在多点开花,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品牌效应凸显,括苍山名山公园、涌泉“恬蜜小镇”、尤溪“运动小镇”、羊岩山茶文化园、安基山滑翔伞基地等景区建设不断为临海旅游产业加码。与此同时,各景区业态不断丰满:概念书店、文创中心等相继落地,“星巴克”“肯德基”“老娘舅”“新荣记”等高端连锁品牌店开业,“迎春里”“余丰里”“草宿”“未文山舍”等一批高端民宿推进了“临海山居”民宿品牌的打造。
串“珠”成“链”。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城市交通服务功能,将旅游交通专线、城市公交专线延伸到所有旅游景区和省级A级景区村庄,配套建有新客站、动车站、停靠站等,既有游1、游2等为游客观光专设的旅游大巴,也有211、218等途经核心景区的城市公交。城市骑行道、景区游步道、东湖、灵湖水上交通等慢行系统形式多样,共享汽车、自行车等交通服务完善。目前,我市全域旅游格局基本形成。
做足“旅游+”文章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旅游+”文章,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受到了各方人士的好评。
——深化“旅游+文化”融合。围绕“千年府城,自在临海”文旅IP开发一批新的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可游、可学、可研、可做、可秀、可评”的文旅新品牌。深化“浙东唐诗之路枢纽地”建设,投资10亿元打造唐诗之路-台州府城全国研学游营地项目,依托巾山旅游资源,建设写生基地、传统文化体验区、国学基地、民俗文化体验基地。
——做精“旅游+美食”文章。大力推进“百县千碗府城家宴”工程,积极培育、挖掘和弘扬临海传统美食文化。连续举办多届府城家宴比赛,推出府城小吃免费品尝活动。积极培育紫阳街区为省级百县千碗美食街,引导餐饮企业按照标准化创建体验店,目前已完成1家示范店、3家体验店建设。不断加快培育消费体系,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注册“百县千碗府城家宴”等品牌商标,开展“百县千碗府城家宴”美食人文交流。
——发展“旅游+体育”产业。紧抓体育产业发展机遇,依托临海山海资源优势,先后建设括苍山、大雷山越野徒步线路和江南大峡谷、安基山滑翔伞基地、桃渚垂钓基地、东矶列岛运动休闲海岛公园等十余处户外运动基地。成功举办“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安基山滑翔伞国际邀请赛、白水洋百公里毅行等品牌体育赛事,其中“柴古唐斯·括苍越野赛”已成为目前国内山地越野赛里参赛人数最多、专业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赛事,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据了解,过去五年,我市成功举办中国(临海)户外休闲用品展览会、中国(临海)古城文化节、台州府城公共艺术节等具有区域和国际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品牌推广与宣传影响力。我市连续四年举办“千年古城·更忆临海”全国摄影大赛作品展。各地举办的桃花节、杨梅节、羊岩茶文化节、柑橘采摘节等乡村文化节庆活动渐成知名品牌。此外,我市于2020年成功举办台州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节——天生狂野音乐节,于2021年成功承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空手道项目资格赛。
保护与传承,
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临海置县设郡已有2000多年,享有“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的美誉。台州府城是台州历史文化的集聚地,形制肌理、历史文脉延续至今,府城内有百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我市如何做好“非遗”工作?
——政策保障,夯实非遗保护基础。我市出台《临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非遗”的产业化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搭建平台,打造“非遗+旅游”品牌。“非遗”让旅游有内涵,旅游让“非遗”有活力。近年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台州府城文化旅游景区运营方建立广泛合作,积极引导优秀“非遗”项目入驻景区,着力构建了“‘非遗’实景式演出”“‘非遗’大舞台”“‘非遗’小剧场”“‘非遗’传统技艺集市”“‘非遗’研学基地”等诸多“非遗”展示、演出、研学、经营等系列品牌。
——乡村振兴,铸造“非遗”旅游亮点。近年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过和各镇村合作、鼓励扶持“非遗”传承人等方式,陆续在乡村建立了20余家“非遗”专题馆,以此展示乡村“非遗”魅力,铸造乡村振兴亮点。2018年开始,通过打造以“乡村振兴美丽‘非遗’乡村游”为主题的“非遗”旅游线路的方法,让深藏于乡村的“非遗”馆活起来。至目前,已开发出一条环我市东部沿海各镇的“非遗”旅游线路,融合了四个乡村“非遗”馆、一台“非遗”表演和一个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游客在欣赏“非遗”展示的同时,还可体验并购买自己喜欢的“非遗”产品、品味“非遗”特色小吃。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张志军说,“文旅融合”发挥了我市“非遗”资源禀赋,迎合了旅游发展趋势,契合了国家政策导向,是推动我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保护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2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5人。依托“非遗”中心,我市重点培育了以张秀娟剪纸艺术中心、临海漆艺馆等为核心,集非遗传习、艺术创作、学术交流于一体的“非遗”综合性传承基地。我市还以黄沙狮子、临海词调为重点,建立了21个传习所和15家专题性展示馆;组织开展国家“非遗”临海词调、省级“非遗”大石车灯戏等表演培训班,促进“非遗”传承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临海这座千年古城,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已绽放满园芬芳,散发出无穷的活力与魅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市文广旅体局将以勇争一流、突破跨越的奋斗姿态,继续推动全域旅游纵深发展,全面构建文化高地润富,积极打造中国户外运动胜地,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变为现实,为临海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样板贡献文旅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荣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