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临海专题 >> 灵江评论 >> 调研文章
字号:    [打印]

“四好农村路”助力“三新”共富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项杰云 屈春霞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2年11月01日

  农村公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临海交通始终立足“三新”关键点,高品质建设“四好农村路”,重点聚焦农村公路中乡、村道的提质打造、科学管养和高效运营,强农固本、变革重塑,畅通农村“毛细血管”助力共同富裕,走出一条“以路便民、以路促旅、以路富农、以路强商、以路兴业”的新路子。

  一、发展现状

  农村公路既是关乎经济发展的“大交通”,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大民生”。临海市境内共有农村公路956条共计1980.371公里,占临海公路总里程数的82.18%,其中县道40条447.818公里,乡道77条432.308公里,村道838条1096.85公里,专用公路1条3.395公里,居台州市第一。

  由于前期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部分通山区公路路况较差,为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2018年以来临海累计投入28亿元资金,科学编制“四好农村路”建设3年行动计划,完成新改建及路面维修773公里,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584公里,齐抓建、管、养、运一体化建设,着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截至今年5月,临海乡镇通三级路比例达到100%,1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路率100%,四、五类桥梁处置率100%,4米以上落差临水临崖段安防设置率100%,基本实现临海农村公路“五联五更”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围绕“一核四线八路”总体规划,全力打造自然风景走廊、科创产业走廊、生态富民走廊、历史人文走廊等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并在2019年通过省级“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达标县”验收。其中,S225大路线被评为省级精品路线,S28台金高速古城道口被评为省级最美入城口。

  二、主要做法

  (一)打包融资,配套政策,高质量建路兴业态。全省首创“收益项目+公益项目”打包融资模式,盘活公益类和非公益类项目,开创公益项目市场化运行新模式。通过废弃矿山修复和农村公路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利用废弃矿山整治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收益,实现现金流补给,有效解决农村公路项目自身无现金流问题,降低政府性项目投资成本。在创新融资模式、扩宽融资渠道的基础上,主动学习借鉴台州市“省里补一点、市里奖一点、县里拿一点、乡镇出一点、乡贤助一点、项目拼一点”的“六个一点”资金筹集模式经验,固化财政年投入资金,其中“多彩小芝,全域彩化”行动募集乡贤资金2350万元,形成“一山一色”“一路一景”“一村一品”,有效解决农村公路长效发展资金。科学编制《临海市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意见》《临海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关于印发临海市农村公路提质行动三年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等规划政策,全面解决乡镇通三级路和自然村通硬化路等问题,成功打造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等“特色致富路”211公里,有效带动“四好农村路”+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小镇+电商物流等新业态发展,积极助力178家市级农家乐落地、124个行政村“消薄”,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创新增效,整合资源,高效率管路提服务。依托镇街、群众和智慧平台,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网眼+人眼+天眼”的三眼联动监管模式。在台州率先开发使用“四好农村路”路长管理平台,借助“五网合一”公路智慧监管系统,将农村公路管理的所有业务工作进行串联,形成信息化闭环式管理,着力解决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巡查管理力量不足等难点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科学有效、可持续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整合农村物流网络资源,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客货运资源的深度整合,累计建成农村公路物流网点451个、乡镇运输服务站12个,基本形成覆盖市、镇、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大力实施“互联网+农村物流”行动,将物流网联通电商网,带动农民开展电商创业。不少镇村建立“互联网+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不断激发临海本土特色农产品新活力,从田间地头孵化一批优秀本土电商人才,培育一批高质量的临海乡村工匠,以数字经济助力农业产业发展,以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三)管养分离,协调推进,高标准护路促共富。重点聚焦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工作,全市上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面构建“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实行县、乡、村三级路长管养体制,截至今年5月,全市956条农村道路均设置三级路长公示牌,实现了市域范围内公路路长管理全面化,推动农村公路管理由面到线的转变。全市19个镇街农村公路管理站按照“六个一”要求实行规范化管理,一类农村公路以“管得优”为目标,实行问题立改制;二类农村公路以“管得好”为目标,实行问题周改制;三类农村公路以“管得牢”为目标,实行问题月改制,实现分类分级养护全覆盖,全力打造临海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通过分类分级的多元化养护机制,实现县道小修保养市场化率100%,成功解决76名贫困户的就业难题,实现农村公路按需养护,让原本无就业渠道的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增收,有效助推乡村共同富裕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爱路护路意识淡薄,路政管理压力较大。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生活习惯,部分群众爱路、护路意识较为淡薄,在公路用地范围内乱搭乱建、摆摊设点、超限超载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农村公路造成一定的损毁,给养路护路工作带来较大的压力。虽然路政执法人员对占道经营、损毁公路等行为进行一定的处罚,但仍有不少群众图一己之便我行我素,与执法工作人员“躲猫猫”逃避执法,难以彻底根治此类交通痼疾。

  (二)项目融合度偏低,路产路权保护不足。近年来,随着乡村产业开发,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全力推进,相关配套建设工程项目在临海各个镇全面展开。但由于与工程项目融合度不足,自来水、污水、天然气等管网施工“挖路、破路”现象时有发生,修复方案参差不齐,一批乡村公路路面使用性能也随之遭受破坏。

  (三)管养资金压力较大,保障能力较弱。临海农村公路大多建于2006年以前,随着农村公路服役时间的增长,农村管养投入逐年递增,加之管养材料、运费、人工费等养护成本的逐年提升,给农村公路管养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养护资金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

  四、经验启示

  (一)立足兴业新发展,蓄力开拓新农业。结合临海农业发展实际,依托农村公路将农产品串珠成链,打造与城乡发展、业态融合规律相适应的现代农村新产业体系,彰显临海农业的独特魅力,擦亮水库胖头鱼、白对虾、茶叶等6张“国”字号金名片,成功打造柑橘、杨梅、茶叶等一批特色产业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四好农村路”融合20多万亩临海涌泉蜜橘产业发展,依托兰前线、涌东线等农村公路,持续提升柑橘运输效率,实现日平均运输量约5000吨,公路覆盖县域实现蜜橘产业产值30亿元,沿线1.2万户4.5万名村民平均年收入达到约5万元。作为服务农民群众出行、农业产业发展最直接的基础设施,穿越田间地头的农村公路进一步打通了交通壁垒,畅通了运输渠道,为农民增效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将有力带动临海特色产业持续提档升级,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二)打造美村新风貌,合力建设新农村。围绕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将“四好农村路”与全域旅游建设充分结合,构建干支相连、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农村公路路网布局,加快推进道路基础设施、交通公共服务高品质共享,为打造美丽乡村精品集群贡献交通力量。实现村村通公交,保障城乡居民及旅客“行有所乘”的出行需求,持续提高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聚焦台州府城创国家5A级景区工程项目,配置游1、游2等游客观光专用旅游大巴,培育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涵养乡村旅游新业态;结合张米线、叶下线等农村公路,成功举办2022“柴古唐斯”越野赛、浙江省安基山国际滑翔伞邀请赛等多场赛事,为展现临海美丽乡村形象提供窗口,为助力打造临海农村旅游新样板、打造乡村旅游靓丽名片提供有力支撑。

  (三)构建共富新格局,聚力培育新农民。瞄准打造“共富高地”的总体目标,以便捷通达的农村公路交通,不断催生新产业、培育新农民。通过持续提升农村道路覆盖率、不断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助推沿线茶叶、柑橘种植基地建设与相关新兴产业的诞生,跑出农村产业发展升级“加速度”,推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变革性重塑。培育农民的新思维、新眼光、新追求,持续缩短农民转型期,种茶能手、种橘专家、电商达人等新农民群体不断涌现,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公路作为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性的设施,通过纵横交织的农村路网,全面盘活公路沿线资源,积极探索“四好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四好农村公路+生态旅游”等“四好农村公路+”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特色产业及旅游发展创造畅、安、舒、美的通行条件与服务水平,有力推进乡土人才培育重要工程,推动乡村振兴,走出一条“兴业有方、美村有金、振兴有人”的新路子。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