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新闻 >> 临海新闻
字号:    [打印]

移民移出新图景 光明村一片光明

作者:本报记者 金晓欣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3年12月08日

  汛桥镇光明村是我市小型水库移民村。近年来,该村以争取水库移民资金为着力点,翻新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乡村产业转型,从绿水青山中一步步走出了新时代里的共富路。

  眼下,汛桥镇光明村内的溪谷营地一片忙碌景象。营地运营方野山浪客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潘晓龙正和工作人员准备着新的游乐项目建设。光明溪谷集户外体育、休闲、艺术等多功能于一体,今年6月在村内正式投运。截至目前,该项目游客接待量突破万人,营业额约40余万元。按照运营方和光明村签订的合同,村集体将获得营业额13%的分红。

  好项目为何落户山坳?说到底,离不开这山这水和那些人。

  “光明村的山水环境很好,市区开车过来也就20分钟,这正是我们寻找的项目基地。”潘晓龙说,在与村干部们对接过程中,他也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大家配合度高,主动做好相关的政策处理等工作,这为营地的后续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他们的用心让我们也想为村子的发展出一份力。我们希望能通过营地带着村子一起跑,为一方发展谋福利。”

  正如潘晓龙所说的,为了让移民村移出新气象,村“两委”班子没少花心思。

  “移民这个项目对我们村的转型非常重要。”站在溪谷营地入口的拦水坝上,光明村党支部书记谢加伦讲起了“光明未来”的“发家史”。他告诉记者,从前光明村以轮胎产业为主,走的是以生态换发展的路子,这对村庄腾飞来说,并非长久之计。为此,他和村干部们决定开启村庄的转型之路。

  光明村四面环山,唯有一水相隔,古称“燕窝地”。这里风景秀美,地灵人杰,现有村民440户。为了让绿水青山迸发出无限动能,谢加伦等村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从最开始的建设移民项目岙里拦水堰,到争取40万元的移民资金打造大寨岗绿道,让村民健身休闲有去处,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宜居宜业的山水新农村的“蝶变”之路。

  “我们村以前路上都是石子和杂草,晚上想散步也没地方走。现在绿道建好了,我们吃完饭出来走走,太惬意了。”年过花甲的村民谢宏恩说起村子的变化,脸上满是笑意。他说的绿道,依山傍水、茂林掩映,全长1000多米,是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库里的项目之一,也是连接村内光明溪谷营地和镇区的重要通道。

  乡村换新颜,不仅吸引了游人,也让外出的村民回家创业。正如村民们所期待的,大项目、好项目接连落户,光明村的未来一片光明。“临海溪山有道”片区共富项目通过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农业标准地改革等举措,变闲置为利用,变资源为资产,定制化打造“医、康、养、住、游、学、购、销”主题服务;以产品促进产业的发展,构建独具区域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农文旅融合产业园,打造一条南北纵向的片区共富示范带,而光明村就是这条共富带上的重要一环。对此,村干部们抢抓机遇,积极谋划。

  “现在我们以村集体成立了强村公司,将和运营方一起合作,打造风情街区、精品民宿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我们有信心带着村民共同富裕,把光明村打造成幸福村。”说起未来发展,谢加伦和村干部们踌躇满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