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了这个升级版的缝纫机,觉得性能确实提高了不少,基本能够适用我们大平面、高精度、高可靠度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这对我们将来飞艇的使用、加工和集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近日,在台州莱蒙缝纫设备有限公司的二楼生产车间,来自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专家们正在检验一款专门为临近空间飞行器所准备的“高定”缝纫机——7轴智能模板缝纫机。
经过反复的测试,这台缝纫机成功通过验收,在不久的将来,它将被用于加工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大面积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安装接口。
事实上,莱蒙自2016年开始就成为了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合作单位。从缝纫机行业脱颖而出再到与中科院合作,莱蒙花费了13年光阴,这13年,走的每一步都是艰辛而又无比坚定的。
莱蒙的总经理梁华红说:“我们一直坚信,坚持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也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实现从0到1的突破
2003年,在国庆村,一个仅200多平方米工厂是梁华红梦开始的地方。
那时,台州市被誉为缝纫机之乡,对这个行业颇感兴趣的梁华红正努力开拓海外市场,但两三年经营下来,梁华红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行业内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价格战激烈,大部分企业都赚不到利润。她说:“我那时就感觉我们的缝纫机在国外就是2美元/公斤的铁,根本就不值钱。”
那时起,梁华红心中就埋藏了一个理想:将来要做差异化缝纫机。
真正让梁华红决定作出改变的的是在2006年德国科隆的缝纫机展会上。那一年,梁华红争取到了展览的位置,展会开始的那天,她带着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步入展会,却发现现场所有亮眼的位置都被欧美品牌所占据,而中国的缝纫机被放置在最偏僻的角落。满心欢喜被泼了一盆冷水的同时,梁华红更加坚定了要做差异化产品的决心。她相信,终有一天,中国制造的缝纫机也能够占据最重要的位置。
回国后,梁华红立即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行业领域的研发人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莱蒙拥有了一支专业的自动化缝制研发团队,他们开始潜心研发差异化缝纫设备。
2007年,莱蒙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长臂模板机LM8500-LB-7,这是莱蒙花费一年多时间实现的一项从0到1的原始创新,这也标志着缝纫机产品的一次飞越。这台缝纫机在当年行业里最权威的上海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上亮相,取得行业的广泛好评。
由于这台长臂模板机具备让服装模板集成化,将复杂工序简单化、标准化,大大提升了效率的优势,一经上市就赢得了众多客户的青睐。
那5年,随着订单量的激增,莱蒙的厂房也一步步扩增。
坚守创新度过瓶颈
也在那几年,一些原本生产综合类的工厂也加入了投产长臂模板机的领域,这又让缝纫机陷入到打价格战的局面。
那阵子,常有业务员向梁华红反映:“现在市面上的缝纫机跟我们公司生产的一样了。”梁华红非常坚定:还是要创新,向自动化努力,把长臂模板机升级到自动模板机。但是,要想将长臂缝纫机升级到全自动模板机对于技术的要求是十分严苛的,怎么做、如何做,难题需要一一破解,莱蒙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如何破解瓶颈,技术人才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梁华红清楚地意识到,还是要寻找人才。于是她奔波于各地,寻找技术工程师。半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重要人才吴工——一个原本从事机械研发领域的资深工程师。寒来暑往,在吴工的带领下,研发团队历时一年多,成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3轴全自动模板机,这台缝纫机再一次在业内引起了轰动。
自那以后,莱蒙研发团队又持续研发生产出了5轴全自动模板机、7轴旋转头模板机、8轴龙门模板机、9轴双工位模板工作单元、11轴工业机器人系统……这些不同型号的缝纫机被整齐地放置在工厂里,梁华红骄傲地看着它们说:“11轴多工位自动送模板系统是行业首创,人工铺片和机器作业相分离,一人可操控多台机器,采用双头旋转,配备自动铺片、自动送料、模板自动识别、自动抓取、自动收放模板功能,根据工艺工序、模板缝片针数的多少可以合理匹配多台多款模板机自动缝纫,通常一块模板缝纫2-3分钟计算,每片来回输送25秒,合理配置4台,可节省人工2-3人,提高效率3到4倍。”
为了保持行业创新领跑地位,莱蒙建立了专门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每年的研发经费投入占产值的5%以上,公司自主研发的多款产品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20年度工业“成长型企业”等荣誉,拥有2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外观设计专利。
以精诚之心叩开中科院的大门
随着产品的一次次推陈出新,梁华红率领团队开始在全国各地宣传推销新产品。
2016年的秋天,梁华红来到了北京,在与客户聊天的过程中得知,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为了寻找可以制作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大面积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安装接口的缝纫机,花了整整两年半的时间。
“他们找缝纫机竟然找了这么久,我们试试吧。”梁华红在客户的引荐下来到了中科院。
那是一个有着明媚阳光的午后,梁华红带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中科院的大门。在那里,她看到了浮空气球和各式各样的飞行器。与专家们进行了详细沟通后,梁华红问道:“这个是不是航空航天用的,保卫国家的?”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梁华红坚定地说:“我们团队会不惜一切努力,去解决这些缝纫领域的难题,有机会为国家做点事,是我们最大的荣幸!”
回来后,梁华红和莱蒙的研发团队一起,夜以继日地加紧研究,并与专家们多次进行沟通。同年年底,莱蒙研究出了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所急需的智能模板机。
从2016年至今,中科院使用莱蒙缝纫机制作了近400张太阳能电池板跟随飞行器飞上了临近空间。
记者了解到,临近空间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公里的空域,由于其重要的开发应用价值而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而临近空间飞行器是指只在或能在近空间作长期、持续飞行的飞行器或在临近空间飞行的高超声速巡航飞行器,具有航空、航天飞行器所不具有的优势,特别是在通信保障、情报收集、电子压制、预警、民用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
中科院空天院浮空器中心主任李兆杰说:“随着临近空间飞行器,尤其是平流层飞艇逐渐定型和大规模应用,对于电池加工的质量和数量都会有质的飞跃,很感谢莱蒙和地方政府对我们中科院团队以及对国家项目的支持,希望莱蒙能够生产出更加智能、高质量的产品,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能够参与到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作为一家中小型企业,莱蒙凭借着勇于创新的志气始终走在行业前列。梁华红说:“未来,我们要打造无人化的缝制车间,继续发挥工匠精神,为行业尽可能地生产一些填补空缺的产品,继续为国家做出应有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