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体
字号:    [打印]

艺术之树天长地久

作者:禾 睦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0年12月25日

  卢三军是我很敬重的一位文学前辈,我们交往已40多年。

  2019年12月10日,临海市委宣传部、市文联联合举办的“爱我中华,《庐山草堂》笔迹展示”,在故乡天然画境的灵湖景区开展。“庐山草堂”是卢三军的书斋名,这个书法展还是我向卢三军建议的。遗憾的是作品在“老将军书画博物馆”展出时,偏偏我腰部意外受伤,受困沪上,动弹不得。

  展出结束后,32幅作品全部被临海市博物馆收藏。卢三军继续埋头书斋,一如既往探究书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不,他又想到了以书法作品为载体,送文化下乡。送文化下乡对他来说是熟门熟路的,几十年前他在剧团、文化馆、文化局、宣传部工作时,那可是他的常规套路。

  一晃,整整一周年。卢三军的出生地,临海市东塍镇的文化礼堂“闪”出一条大红横幅:“卢三军书法作品展”,展出了这位年已75岁的老艺术家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而新创作的30余幅书法作品。古镇骤添热闹,人们奔走相告,观众赞口不绝,六房村的文化人卢三军向家乡父老乡亲汇报来了。

  我是事后才知道的,日程的安排让我无暇顾及在第一时间前去观看,前去会会那些观展的老朋友。北上的动车按原来预定的时间启程,又是一场遗憾。怪不得人们常说生活中有太多的遗憾。不过,好在云上有朋友们发来的图片,我先做番神游吧。

  俗话说“事不过三”,但愿第三次我能一睹真容,近距离观赏接触。

  不过,准确地讲,编剧,才是卢三军奋斗了半辈子的事业。

  这个事业“缘”起于卢三军5岁时。1951年,这位地道的农民儿子被乡里业余剧团选为小演员。一次演出,几十年上瘾。他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小戏迷,凡是附近村子里有演出的,只要锣鼓一响,他脚底抹油,飞一般地跑去了。

  青年的他成了解放军连队的文艺骨干,从教唱歌到吹笛子、拉二胡、编快板,样样都学,样样都能拿出手。

  1971年7月,退伍后的他进入台州越剧团的前身,临海县文宣队担任专职编剧。当时强调的是配合形势,配合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现代题材,于是,只要是演出需要,各种形式的节目文案都由他来撰写。剧团下乡演出,他提前到演出所在地寻找素材,现编说唱节目上舞台,因为演的是身边人身边事,所以很受群众欢迎。

  不写则罢,一写就放不下笔了。肚子里墨水迅速减少,存货也渐渐掏空。他一边继续到生活中求“活水”,一边时不时上图书馆借书阅读,理论“充电”。8年后,他转岗到文化馆担任创作辅导员兼《灵江文艺》编辑。馆里6年,宣传部8年,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啊,他的剧本创作热情和才华像喷泉一样迸发。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既有文学性可读,又要有趣味性、故事性可供表演。有了本本,演员才能尽情施展才艺,在舞台进行二度创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剧本的宣传广度、力度、深度大于一般的文字读物。

  1978年台州地区业余文艺调演,卢三军创作的小戏《还猪》,获“创作二等奖”。这是他最早获奖的戏剧作品。

  让卢三军真正崭露头角,成为省戏剧界“黑马”的是在1985年,他与王宗泽、周粟合作的大型现代越剧《风流姑娘》在时任仙居县文化局主要负责人丁式贤的大力支持下,由仙居县越剧团排练上演。这出戏反映上世纪80年代一批农村青年对待生活、爱情、事业、理想的态度,用现在的流行语讲是名曰“风流”,实为“三观”端正,有情有义有礼。剧目先是6月参加台州地区戏剧节,获“剧本一等奖”,7月获浙江省群众戏剧剧本征文“优秀创作奖”,12月参加浙江省二届戏剧节,一不小心捧回了“创作二等奖”,而且还是演出、导演、演员、作曲、舞美、组织,全面获奖。开演4个多月,演满百场,观众累计8万多人次。毫无疑问,在浙江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成为文艺界的一件喜事,社会的轰动效应丝毫不亚于新世纪的追星、网红。剧中女主角“柳花”的扮演者王伟萍还是我中学同学的妹妹,后来成为省内的越剧新秀。在临海演出时,姑娘的“风流”震动了府城百姓,我专门跑去看了,也同样受到一次思想解放的启迪,一次审美观的冲击。水到渠成,卢三军理所当然地成了省内戏剧界的风流人物,加入了浙江省戏剧家协会。

  两年后,大型现代剧《风流债》获浙江省二届群众戏剧剧本征文“佳作奖”。

  1988年,他被临海市政府评为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翌年,是卢三军创作的辉煌期,是获奖最多的年份。小戏《缺一就可》获浙江省首届戏剧文学奖“戏剧小品奖”;《最佳方案》获浙江省戏剧小品大奖赛“三等奖”;《代吃》获浙江省戏剧小品剧本征文“征文奖”;《青春浪漫曲》获浙江省首届戏剧文学奖“戏剧新作奖”。除了剧本,他还写了大量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的诗歌、小说、故事、曲艺、唱词、快板、朗诵词等,以鲁汉、庐山、野草等笔名发表。他的作品始终以现实主义为主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方法贯穿字里行间。他时刻牢记:创作、创新、教化、为人民服务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的崇高职责。这一年,他被临海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后来,专业剧团解体了,编剧失去了创作和展示的平台。他笑言自己刚当了市文化局副局长,却是临海末代编剧。

  再后来,他出任市文联主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临海报总编。

  卢三军的剧本最后获奖的是大型现代剧《啊,相思河》,1999年浙江省五届改革之光剧本征稿大赛“剧本奖”。

  当下,表演艺术舞台上的戏剧主导地位早已不再。“十年磨一戏”也很难适应、配合快节奏、迅猛发展的经济形势。当然,经典的传统舞台艺术手法和新时代内容形式的创新变革还会在和合中携手共进。剧本的风光虽然多是过去式,但时代的印记、曾经的辉煌依然让人难以忘怀。

  今年,初见他的书法作品,我心中又惊又喜。

  退休了,干点什么让余生对自己有益,对大众有益,对社会有益,这是每个老年人都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现实中,大家也都是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听从自己心灵的呼唤,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卢三军则重拾当兵时就喜欢上的毛笔,潜心墨海。他从行书入手,但不愿循规蹈矩、依样画葫芦,更不受法书条条框框的限制,喜欢自如挥洒,自得其乐。几十年下来,作品也因走“野路”,而别有“非法之法”味道。他这种不唯书,但唯实,从自己本心出发的“玩”态甚合我心,当然也赢得大家满堂喝彩。我认为,人老了,要善于“乐玩”,无论打牌、下棋、练拳、唱歌、跳舞、书画、旅行、驴行、写作,只要有一款是适合自己,有益身心的活动,往往都能乐活,都能享受有质量的幸福余生。

  2016年12月,卢三军戏剧作品选《天长地久》问世。选集收录了10部大型剧本,8部小戏,22部小品。这部著作最初是他自己编印了10本,作为“人生档案”纪念的,其中之一的签名本被我拥有。后来,有识之士把它列为“临海历史文化名城研究系列丛书之三”,交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

  ……

  两次云上观展,几十幅书法作品和展览现场照片,市民、村民纷纷点赞的视频影像从手机屏幕缓缓走过。

  我心里清楚,我不能用碑帖标准,以专业书法家的要求去欣赏评价业余爱好者和他的作品。我认为,只要能入老百姓的法眼,能经受住观者眼光的挑剔,这就是书写者的成功,这就是作品被社会认可标志。为此,我欣欣然。编剧之外,卢三军终于成功转型,尽管书法不如他的戏剧创作炉火纯青、闻名遐迩。

  窗外,大雪飘然而至,少年时常见的冬天模样姗姗来迟。某些地方和场合的人们又因为疫情重新戴起了口罩。不过,既然冬天到了,那春天还会远吗?写到这里,我想引用卢三军《天长地久》作品集前言的两句话:“愿人间的一切美好感情天长地久!愿戏剧艺术的生命力天长地久!”同时,仿照续写、以为结语:“愿卢三军的作品生命力天长地久!愿卢三军艺术之树天长地久!”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