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历史风情
字号:    [打印]

圣贤发愤

作者:陈大新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04月30日

  司马迁《报任安书》里有一段很励志的话,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司马迁遭遇腐刑,感怀身世,固有此沉郁的文字,心情是激愤的。对此,清人崔述挑毛病说:孔子作《春秋》在归鲁之后,非厄于陈、蔡时;“吕览”之成,悬诸国门,是吕不韦当秦相时,亦未迁蜀;屈原作《离骚》在楚怀王之时,非放逐之后;韩非的《说难》《孤愤》都是居韩时写的,秦王见到后十分赏识,并非囚秦时的作品。而《国语》与《左传》事多牴牾,并非左丘明之作。(见崔述《丰镐考信录》)杨伯峻先生也赞同崔述的说法,认为司马迁这段话是在写文章,而不是作史,他信手拈来,不必求其全。然而,司马迁文中所述古之圣贤,都确实历经磨难,而他自己本人更是发愤写成《史记》。这种发愤的精神实为后世楷模。

  袁枚在《随园诗话》开头说:“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是有些故作惊人语的。实际上自古以来“有志者事竟成”。曹操称英雄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孔子多次对学生强调自己的“一以惯之”,并说自己是“发愤忘食”的。屈原、韩非都是坚持理想信念,决不退缩的。正因这些古圣贤抱负深远,当遭遇困厄之际,他们方能够百折不挠,发愤而为。设使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都无大志”,在大难之时,生死之间,早已被压垮了,谈何逆势而动,激流勇进呢?

  圣贤发愤,对后人是极大的激励,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许多时代的文明之花,是开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圣贤发愤中饱含悲剧色彩。抗战时期,北平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这才有了西南联大,有了四川的李庄。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延续着科学与学术的火种。

  鲁迅曾经在很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这催生了他的杂文,但由于环境的制约,他未能完成原定的学术著作。使我们今天无缘见识他巨作的辉煌。鲁迅的学述活动自1910年在绍兴府中学堂任职期间开始,1912年到1926年间,他在教育部有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这使他有了一个做学问的环境,他抄古碑,校辑《嵇康集》《唐宋传奇集》等十余种古籍,系统研究了佛学经典,并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可是1933年在上海时,不得不中止了学术的研究。他在1933年10月21日致曹靖华的信中称,自己原计划的“文学史”(指《中国文学史》)一直没有动手,主要原因是没有参考书,而回北平又不现实。这时他尚可做的是介绍木刻,并与郑振铎合出《北平笺谱》。

  梅尧臣诗云:“少陵失意诗偏老,子厚因迁笔更雄。”于逆境中的发愤,挑战的是“沧海横流”,这正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