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您当前的位置 : 临海新闻网 >> 人文 >> 文学
字号:    [打印]

竹枪射飞的岁月

作者:项 伟  来源:临海新闻网  时间:2021年07月15日

  儿时,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乡下。那时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拥有花样繁多的玩具,基本上能接触到的,都是些纯天然或手工制作的“玩具”,比如泥巴、弹弓、竹剑等。这其中,我最痴迷的,是一种用细竹制作的“竹筒枪”,这种射击时会发出清脆的“砰砰”声的小竹枪,对于儿时的我们,尤其是男孩子,有着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但有一点,制作“竹筒枪”是需要些“技术”的。那时的我还小,动手能力也弱,看着那些大点的孩子,或大人帮忙,或自己动手,做出一支支或长或短的“竹枪”,组队“对战”时,我就羡慕得要死,于是软磨硬泡,让阿妈也帮我做了一支。

  不过,“竹筒枪”到了我们手中,“寿命”一般长不了,因为玩得密度高,下手又没轻重,不是捅破了,就是弄丢了,“竹枪难免阵中亡”。让阿妈或叔伯们代做“竹枪”,固然是个法子,可大人事多,毕竟没有自己做来得方便。于是磨着让大人教了几次,将流程记熟后,我决定自己动手做“枪”了。

  “竹筒枪”外表似一支圆鞘竹剑,分为三块:枪柄、撞针、枪筒。这看似简易的“竹枪”,要想“做得像、打得响”,却又不简单。

  先是在挑选“枪筒”上,失败了好多次:譬如较有威力的“子弹”,一般是就地取材,采用某些树的树籽(植物果实),枪管的内径要和树籽差不多大。内膛小了,“子弹”塞不进去;内膛大了,“子弹”又卡不住,容易漏气。做“枪筒”的竹子也要挑老一些,否则容易开裂。

  其次,“竹撞针”的选材、加工,也颇有讲究:“撞针”要求一头略大、一头略小。大头一端要和手柄管子的内径差不多,才能塞得紧;余下大部分,包括小头,又要略小于“枪管”,才能捅得顺。而“撞针”露出手柄的部分,长度又要比“枪筒”略短一些,这样才能保证总有一颗“子弹”留在枪膛里。还有,“撞针”要求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不能捅着捅着就折断了。

  在“摧残”了一堆竹子,付出手被划伤几道口子的代价后,我总算整出几支像模像样的“竹枪”来。剩下的是测试:先往“枪筒”里塞一颗树籽当“子弹”,用撞针捅到头,然后再填一颗,左手握住“枪筒”,右手握住枪柄,将第二颗“子弹”用撞针快速、用力地捅进去。此时,挤压生成的高压气体,会将第一颗“子弹”顶出枪管。当听到“砰”的一声,“子弹”射出老远,枪口隐隐冒出白烟(水雾)时,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

  有“枪”之后,就有资格加入孩子们自发组织的“队伍”了。不知道为什么,村里的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分成了两派,常常在某个傍晚或夜里,暴发竹枪大战。黑暗中,“子弹”满天乱飞,很是危险。可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常有较小的孩子,头脸等脆弱的部位被“子弹”击中,疼痛难忍,哭得稀里哗啦。甚至有个小孩的眼珠子,差点被这种树籽做的“子弹”给打废了。后来大人们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各自的家里强力弹压,这才将“战火”慢慢平息掉。

  有一次,我和铁蛋跟在几个阿大(哥的意思)后面练“枪法”。有个阿大提议说,要练好枪法,得打“活靶”,比如过路的,我们那时不知死活,随声附和,于是大伙儿趴在土堆后头,寻找“战机”。没多久,目标出现,阿大手起枪落,一枪打中同村王二家媳妇(我叫二婶)的屁股。当二婶红着脸追过来的时候,那几个阿大早跑得无影了。剩下我和铁蛋,觉着自己没干什么,傻愣在原地没走,被一手一个,拎着去见各自的父母。结果可想而知,我结结实实地挨了阿爸的一顿“皮带老抽”。

  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那些无忧岁月,像是被竹枪射飞的子弹,不知落向哪边。当年亲手制作的竹枪,也早已丢失不见,只有那清脆的响声依然在回忆里回荡,惊得往事如鸟乱飞,撞击着生命中最温暖的留恋。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号
  临海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临海新闻网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刊登广告 | 联系方式 | 网站律师
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主办 | 浙新办[2006]31号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6 | 浙ICP备06040867号 | 法律顾问:浙江全力律师事务所 李宏伟
临海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联系方式:电话:0576-89366753 电子邮箱:lhswgb@126.com